青骑士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喜讯:宿城区罗圩初级中学文学社成立啦!

创建于05-21 阅读340

         2024年5月20日,罗圩初级中学文学社(耕读社)成立大会在校教研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华新军校长,曹志奉副校长出席成立大会,并作指导。文学社被命名为: 耕读社。文学社理念: 扎根乡村,辛勤耕耘。努力读书,不负韶华。放眼世界,播种希望。

         它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理念,以点带面,融合文学,心理健康教育,美育,社团等因素,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说文解字》中有记载:耕的本义是“犁也”,指用犁翻松田土,泛指耕种、农耕之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耕作劳动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方式。而“耕”,往往又与勤劳的品质联系在一起,罗中学子扎根乡村,脚下土地便是我们“力耕”世界和底气。

      读,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解释为:“读,诵书也,从言卖声”,本义为诵读诗书经文,后引申为阅读、学习之义。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王夫之说:“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可见,古人推崇读书,不仅为了读书应举、出仕为官,同样也将其作为修身立德的重要途径。

曹志奉副校长作为文学社指导老师,在会上对孩子们提出殷切的期望!

华新军校长为文学社授旗!

       西汉扬雄提出,“耕”不仅是谋生的方式,从中也可以体悟“道”与“德”,《法言·学行》中说:“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东汉袁闳把耕田与治学并举,《后汉书·袁闳传》载:“(闳)服阕,累征聘举如,皆不应。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

      耕读并举的生活方式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士人躬耕的记载。《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说苑·立节》载有“曾子衣敝衣以耕”。农家学派的许行提倡士人应耕读并举,《孟子》记载:“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晚清名臣左宗棠把“勤耕读”作为传家之本,他曾写下“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的楹联教育子侄后辈,要在力耕和勤学上下功夫。小伙伴们带着一颗文学的种子走进了这里!

       在新时代,“耕”和“读”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耕”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读”也不只是为了读书应举。在辛勤劳作的同时,可以培养勤劳务实、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品质,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辛劳与不易,更有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而读书则不仅可以立志、更能修身、立德,激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通过耕读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情操,不断滋养个人道德品格,华新军校长将文学社定名为“耕读社”意在通过文学社这一窗口向罗中孩子们传达:扎根乡村,辛勤耕耘。努力读书,不负韶华。放眼世界,播种希望。的理念。耕读社播种的不仅是文学梦想,更是立志、修身、立德,“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担当的种子。

文学社骨干成员

文学社社长:   刘巧梦

文学社副社长:别兴宇(负责行政部)

文学社主编:    史军伟(教师)

文学社副主编: 邱心怡(学生,负责采风部)

                          李雨涵(学生,负责编辑部)

文学社指导老师:  曹志奉(教师)

文学社顾问老师: 邱士军 林娜  蔡亮 时小坤 苏晓东 曹肖忍  王玲 

一、采风部:(记者团)

陈子航(八4)武彤彤(八3)杨涵(八3)高雨晨(八3)郭子豪(八4)顾梦婷(八5)高紫轩(八5)翁荷凤(八5)

二、编辑部:

1、美术编辑:韩梦颖(八4)陆梦欣(八1)马思语(八3)

赵雅茹(八3)李祺敏(八4)王静轩(八1)宋佳逸(八5)邸祺钰(八5)

2、文字编辑:周闵(七2)陈明秀(七2)苏畅(七2)邱梓晨(七2)刘涛(八3)曹颖(八3)朱紫妍(八4)高紫萱(八5)徐梓琳(七1)吴欣琦(七1)

三、行政部:别兴宇(八4)秦天玉(八1)高君花(八4)张新琴(八4)

阅读 3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