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
您好!
今年5月是我国教育部开展的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此,我们想与您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重要信息,并希望您能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在互联网影响下,不少孩子自制力差,容易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侵蚀。未成年人因为身心发育还不够健全、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事态的判断还不够完善,遇到挫折时过分偏激,也会引发心理问题。推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有一颗健康、积极向上的心。
不良家庭教育心理
目前家长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心理。
1.补偿心理
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实现。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都试着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而不是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量力而行,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因材施教。
2.放纵心理
一些家长在“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有些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就是家长放纵的结果。
3.从严心理
有些家长将“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以及逼迫孩子把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会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其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都要下降。
4.敌对压抑心理
因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或父母离异,感情上的纠葛而使夫妻双方变得焦虑、敌对、压抑,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给孩子心理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变化和影响。
家庭教育小常识
01.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02.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
孩子的成长有各自的节奏和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与他人的一致性,不要总拿孩子之间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03.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
作为父母,我们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只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04.宽容约束要平衡,允许孩子适当犯错
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另外,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
同时,要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孩子没有经历过挫折,就容易被挫折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05.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家庭应该是孩子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把表达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当孩子说话时,倾听是最美好、最温馨的举动。
06.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参与实践活动
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常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