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味道老门东

枫林日晓
创建于05-20
阅读 6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心之最,城之南;最城南,是门东。

来南京这么长时间,慕名到老门东去过了两次,而两次都是晚上去看夜景灯火的,并没有真切感受到老门东淳朴雅致的气质而一直魂牵梦萦。今天,初夏的阳光带着几分温柔,怡人的空气里还有春的芳香,这么好的气候何不出去转转呢?于是我带上一瓶水、一台老相机,再次置身于老门东的街头巷尾。

老门东景区 是近年来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南京老城区,因位于秦淮区中华门 以东,故称为“老门东”,与“老门西”古民居相对。 老门东是南京传统民居聚集地,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 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就有民居聚落出现。 明朝时期中华门与秦淮河沿线成为南京城的经济中心,这一带遂成为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的集散地。 清末以后,门东、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是南京城传统民居的聚集地。



如果说秦淮河是打开江南的一把钥匙,老城南是古都南京的根本,而门东则是老城南最深处的经脉和灵魂。她不仅复制了南京的城市风貌、延续了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更是留住了老城南的古老记忆,散发着市井文化的独有味道。而当你细细品味和慢慢咀嚼这一南京老味道的时候,又仿佛所有的南京经典和城南旧事全都呈现在你的眼前。

走进老门东,一座四柱三门、气势恢弘、坊额为“老门东”的仿古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牌坊两旁石柱正面和背面分别挂有一副楹联,正面楹联为:“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寥寥数语,淋漓尽致地呈现了老门东的六朝遗风和南京城的古都辉煌。背面楹联为:“半壁门东回照诗书礼仪,两弯淮水摇来灯影桨声。”短短诗行,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老门东的习俗传承和秦淮河的文化积淀,道尽千年历史沧桑。

牌坊前的路面上,镶着一块巨大的石雕古南京地图,许多曾在明清小说、笔记、戏曲中出现过的街巷地名赫然其中,提醒每一个走过的游人记住这块土地悠久灿烂的历史遗存和凝重醇厚的文化沉积。

穿过“老门东”牌坊,箍桶巷凹凸不平的青石砖路面,一直延伸到古老斑驳的明城墙根。道路两边是清一色的仿古砖木建筑,青砖黛瓦的复古建筑呈现着原汁原味的徽派风格,雕梁画栋的木门格窗泛着古色古香的焦黄颜色,韩复兴、近远堂、谢馥春、德云社、问渠茶馆、骏惠书屋等仿明清楼宇,无不令人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位感觉。

沿着箍桶巷漫步南行,时不时会有一些“穿”着明清服饰的人物塑像零星出现,打陀螺、下象棋、卖糖芋苗、黄包车夫、学童进馆、箍桶老汉等具体反映老门东百姓生活场景的铜铸塑像,不仅给人以一种沧桑历史的真实感,更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时儿有穿着汉服、撑着纸伞,手执绢扇的姑娘往来于磨得光滑发亮的青石板小巷,与古老的建筑相得益彰。自已也宛如穿越到古代,竟然有从袋里摸几个小钱儿筛酒解乏的欲望。

到了老门东,除了感受老城南的气氛,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尝一尝南京味道。一些有名的南京小吃在这里聚集。走过三条营巷口著名的五板桥,随着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阿吃过啦”“阿要辣油啊”等南京方言的吆喝此起彼伏,游客或挤在店门口的小桌上细细品尝小吃风味,或抓在手上边走边肯,全然没有了平时的矜持。

听说西水门的酱鸭是南京做得最好吃的,于是我也买了一只,半只当午餐,半只带给孙子。味道确实不错,不枉几十大洋。

走累了,或坐在街边的露天座椅上喝茶聊天,或买一张德云社的门票,一壶龙井,一把折扇,惬意品茗,悠闲听琴;

老门东,值得一看,拍几张照片记录点文字,日后年老气衰腿脚不便时权当回忆消遣。

           2024年5月20日游览老门东随笔

阅读 6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