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小学

美丽人生
创建于2024-05-20
阅读 2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故事起源

《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期待与向往。本月本班幼儿开始了一系列以幼小衔接相关事物为主题的活动。科学进行幼小街接,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在户外建构区的活动中,幼儿萌生建构主题“心中的小学。”

小学知多少

    小学很神秘,孩子们也很向往,那小学在孩子心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

雨声:“我知道小学里面的教学楼就像我们幼儿园的这个楼一样。

乐山:“小学的楼比我们的楼还要高,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教室。

羿玮:小学还有一个很大的操场,可以站很多人。

绘画心中的小学

小学是什么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看到的、想到的表征出来。

制定搭建计划

搭什么?和谁搭?在哪里搭?用什么搭?这些都在孩子们的计划里。搭建什么呢?孩子们选择了感兴趣的小学教学楼、操场、图书馆、食堂······

  教师的思考:大班孩子即将迈入小学,建构小学的游戏体现出孩子萌发上小学想了解小学的愿望,并自主生发建构小学的热情。教师基于《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此时教师要做的正是跟随孩子的脚步,共同开始一段建构之旅。

初建小学

   幼儿在之前的建构活动中得出的结论是分组搭建是最合适的搭建方法。各自负责自己的搭建设施。有了这个想法孩子们都各自选好自己要搭建的小组。

孩子们设计好图纸后,开始按照图纸上的样子搭建小学。为了不出现混乱的状态,孩子们开始像设计图纸一样,只有少部分人进行操作,其他人在一边帮忙运送积木或做辅助工作。

睿睿:我要搭教学楼,像我们学校这种。

一心:我要搭建一个大的食堂。

梓颂:我要搭建能摆放好多书的图书馆。

梓祺:我要搭建一个可以升国旗的操场。

在孩子们的分工合作的搭建中,教学楼也有些样子了,可刚刚要对自己满意的成果感到高兴时,听到一声“唰”一下的声音。原来是雨声在扑地板时不小心碰到教学楼的外墙,结果教学楼塌了!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为什么我们搭建的教学楼容易塌了呢?”雨声委屈的为自己申辩,“我只是轻轻的碰了一下!”

奕博:是不是这种搭建方法不稳固。

一心:我们家建的房子是先把柱子立好。这样看起来稳固多了。

老师的思考:

 孩子们发现一块一块木板用架空的方法搭建的教学楼容易塌掉。陈一心家里建房时,她发现她家建房是先把柱子驻好,这样会更稳固。她表示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搭建教学楼。

孩子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把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用到学习中来。


 第二次搭建

在一心的提议下孩子们又开始尝试新的搭建方法,先把柱子搭好,而且看起来更有层次感。

嘉苗:柱子不是一样高怎么办?

皓舜:可以在矮的那边加一块小木板呀!

嘉苗:还真的,两边一样高了,这样不容易倒。

在搭建教学楼的同时,其他组也在有序的进行着。

浩辰:这样举着太累了!我还是放下来比吧!

璟涵:还要放进来,木板不够长。

浩辰:木板要搭在两个柱子上。

璟涵:那只有拆一边重新搭。

在孩子们不断的调整中校门终于搭好了!

老师的思考:

孩子们的搭建能力非常强,知道用架空的方式一层一层把柱子搭起来。而且配合的非常融洽!搭的搭校门,搭的搭围墙。有困难一起想办法解决。

第三次搭建

在上个礼拜四的早上,来的较早的乐山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发现每个班级门上面都有个标示牌,我们班的是大八班,这样的话爸爸妈妈来接我们就知道是在哪里接了。”在我旁边雨声接着说:“我们去对面三楼散步时我也看到门上面标有图书室和舞蹈室牌子,这样一看就知道这个房间是用来做什么的。”璟涵也接着说:“那我们建构的小学是不是也要有表示牌,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建的是什么,里面有什么设施。”就这样有了想法就开始行动。

最终经过孩子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小学搭建成功,孩子们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思考: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后,不再是一味地寻求教师的帮助,而是尝试自己想办法或与同伴商量寻找解决方法,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易到难,孩子们在互相磨合中不断发展,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成长。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都令人惊叹!

阅读 2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