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与要求
一、专业名称、代码………………………………………………1
二、入学要求………………………………………………………1
三、学制……………………………………………………………1
四、职业面向………………………………………………………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
㈠培养目标…………………………………………………………1
㈡培养规格…………………………………………………………2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3
㈠文化课程…………………………………………………………3
㈡专业课程…………………………………………………………9
七、课程结构………………………………………………………12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12
九、考核评价………………………………………………………13
第二部分:人才培养实施条件和保障
十、人才培养实施条件和保障……………………………………14
㈠教学要求…………………………………………………………14
㈡教学管理 ………………………………………………………14
㈢师资配备教学团队构建…………………………………………15
㈣保障建设经费……………………………………………………15
㈤建设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15
㈥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15
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与要求
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中药专业
代码:720403
二、入学要求:
初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学制:
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㈠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中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医药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药品营销策划、管理协调、药品服务能力。能够从事中药采购、中药调剂服务、药品营销、零售药店管理、医药电子商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㈡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了解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了解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
(3)了解中药药理学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
(4)了解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测定的基本知识。
(5)了解中药真伪鉴定、中药加工炮制、中药制剂制备、中药处方审查与调配、中药制剂质量检测的基本知识。
(6)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7)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医学、药学、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
(8)熟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知识。
(9)熟悉化学操作与分析仪器操作基本知识。
(10)熟悉中药材生产加工、医药市场营销、中药贮存与养护、药学咨询与服务的基本知识。
(11)熟悉药事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知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基本知识。
(12)熟悉本专业所必需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13)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利用网络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具有中药鉴定和质量分析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中药炮制、调剂、制剂的基本能力。
(6)具有使用常用分析仪器对中药的质量进行分析鉴定的能力。
(7)具有使用炮制、提取、分离、制剂设备进行中药前处理和制剂生产,并能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的能力。
(8)具有识别常用中药,进行中药调剂、合理用药指导的能力、对中药商品进行日常保管的能力。
(9)具有事故防范、评价、救助与处理能力、维护岗位生产环境洁净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包括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
㈠文化课程
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德育课
1、公共基础课程
2、德育课
㈡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综合实践课。
1、专业基础课
2、综合实践课
七、课程结构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九、考核评价
职业学校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地考核,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项目的实话过程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获得的实践经验、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2.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通过期末考试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
3.课程总体评价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过程评价成绩、结果性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总体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与专业技能。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评价和期末测试。
4.毕业要求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对在我校学满三年,思想品德、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评定合格及以上成绩的学生准予其毕业,颁发毕业证。
第二部分:人才培养实施条件和保障
十、人才培养实施条件和保障
㈠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 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是教学就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一线与生活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大力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㈡教学管理
管理要更新观念,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培育良好教学风气,便学校持续健康向上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㈢师资配备、教学团队构建
我校中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6 人,其中“双师型”教师 3 人,县级骨干教师 2 人、市级骨干教师 1 人,一级教师 3 人,新聘教师 3 人,其中两人在相关企事业部门有多年的工作经历。
㈣保障建设经费
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专项支持,对我校提供资金保障。
㈤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队伍及教学管理机构健全,完善督导监控体系。
2.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新任教师及新课试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学信息反馈等教学管理制度。
3.修订完善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增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可操作性。
4.修订课程评估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强化对教师改进教学的指导、激励作用,提高专业办学质量。
㈥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充分了解中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召开专业教师工作会议,研究制订科学、可执行和实效性强的专业教学计划,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