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习之旅第五天——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涯教育

田中之兰
创建于2021-07-28
阅读 1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上午的学习是由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博导主讲,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涯教育》。朱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引人入胜。

       刘教授认为教育目的在于长善救失。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师是一份功德无量的职业。她幽默地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医生因医术不精误伤人生命,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而一个老师误人子弟被打入十九层地狱。用以警醒培训班每位老师。 一个不好的老师,误人子弟,其罪也“无量”,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是一个回归明德的过程,读书志在圣贤,当长善救失,立德树人。

     刘教授论述了教育的主要功能与核心内容,一是安身立命。二是经世之用。

      学问深时气亦平。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得道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源源不断地喜悦。而当今社会上有些人的喜悦是源于外力,如:房子、车子或金钱的满足,一旦这些外在的条件或物质拿走之后,这些人就再也快乐不起来。

      刘教授讲座的第三大内容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经验(怎么做?)。她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保障有力、秩序合理、方法有效和重点突出”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经验。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延续。家校共育,父母应教育孩子尊敬老师,老师则要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一些传统文化如祭祀活动、寺庙、神像等,一些不了解期内在教育意义的人,认为是迷信活动。如祭祀活动,对祖先的缅怀,对祖训家规的学习,讲先人故事,是一种传承,这就是一种教育,代代相传。

       刘教授强调社会教育要”思无 邪 ”,家庭教育要“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校教育要“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悌之家出忠臣。

         如何评价自己是不是孝子?须“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反省我自己在双亲面前的言行举止,从无令双亲不愉快,力所能及,给予了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反哺,没有留下遗憾,并习得了父母的质朴纯良、与人为善、知足常乐、自立自强的品质。

       社会教育要”思无 邪 ”。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礼记》   

刘教授通过《丈夫辛苦了》和《妻子辛苦了》两首歌曲的欣赏,让与座老师感受到了好的音乐在调和夫妻关系所起的作用。

      刘教授在中场休息时给不少老师签名留念,给我的笔记本上留下了“正己化人”四个字,并获得了《群书治要》随身听礼物一份,令我激动不已。此次学习之后,定把“正己化人”作为使命,我将无我,不负学生!



(今天学习内容较多,下午的课程及学习体会明天继续整理。待续)

      

下午课程结束时与朱红教授留影,真是三生有幸!
晚上与朱红教授讨论生涯教育有关问题。

晚安,北京!
阅读 1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