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资源,推进长汀旅游建设(一)

一个达不溜
创建于05-20
阅读 2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长汀县作为古代汀州的州府所在地,一直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汀州这个建制虽然不再使用了,却保留下一座古老多彩的美丽山城,长汀有四张名片,即“古色、红色、绿色、客家文化”。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长汀实际,发挥长汀本地特有的资源,着力提升长汀旅游建设。

      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汀汉代置县,唐代建州,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一直是州郡、路、府的治所,有“唐宋元明清皆谓金瓯重镇,州郡路府县均称华夏名城”之盛赞。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福建省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县级城市,也是唯一完整保留原有古城池格局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如何治水,营造安全稳定的河湖生态,是提升助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因素。长汀县境内有汀江、闽江、赣江3条流域,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27条,长度774.831公里,无天然湖泊。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702.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0.88亿立方米,多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约为7579.3立方米。由此看来,长汀的水资源并不是很丰富。水资源格局决定着发展格局,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是扩大发展空间,促进均衡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实现长汀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基层水利干部,围绕四张名片中的“古色”,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长汀旅游建设。    

      一要始终牢记水利为民造福的历史使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格“三条红线”管理,不断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中小河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统筹抓好重点水源水库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工作,不断优化城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水利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序实现河湖休养生息,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构建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的一体化水安全保障设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要围绕历史文化名建设,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以绿色生态为底色,锚定“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坚持以落实河长制实施成效为抓手,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源头、过程与长效治理,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结合河流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社会影响、人文环境等因素,统筹规划,形成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与经济环境相契合、与群众需求相吻合的河湖生态。三要建立健全水利法治监督体系。着力推进水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健全监督体系,不断加强对水行政行为尤其是水行政执法的法治监督,增强涉水违法案件线索摸排,拓宽举报监督途径,规范案件审查程序,强化结果运用手段,营造安全稳定的幸福河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推名城建设。

阅读 2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