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一直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初心不改,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全面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奋力织就更密更牢的民生保障网,让民生保障更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 推动群众帮扶“常倾听”,坚持问题导向办实事。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群干关系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干部应该深入群众,定期走访,主动了解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倾听群众的服务需求,征求群众对工作意见,掌握在机关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导向,坚持下基层一线、进群众家门,做到从“局外人”到“家里人”的工作角色转变,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 排查群众问题“常化解”,坚持精准施策办实事。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为民办实事中的杠杆作用,着力提高办实事的效率,以党建主题活动为载体,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在党建网站开通“办实事”信箱,开通“学党史、办实事”民生热线,广泛征集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难题,让党建工作有温度。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困难,帮基层群众啃下最硬的“骨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党的温暖关怀。 坚持群众问题“有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办实事。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办实事需要长期坚持,必须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的服务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需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包括服务群众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跟踪督导机制、效果评估机制、问题解决和信息反馈机制在内的各种机制。只有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和优化,形成抓工作落实的闭环机制,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会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救助没有终点,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汇聚救助资源与救助力量,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才能把保障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让困难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武平县十方镇人民政府吴忠星)
阅读 2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