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患儿有哪些表现?
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有的患儿还出现口腔溃疡。皮疹不痒,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内脸颊的口粘膜。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这类病人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有的患儿还出现口腔溃疡。皮疹不痒,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内脸颊的口粘膜。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这类病人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
三、手足口病传播方式有哪些?
该病感染方式多样,主要有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经水和食物传播等。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四、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家长应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2.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同时也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3.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4.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5.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如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应积极配合。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给别的儿童。6.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为什么要把手卫生提到如此高的地位?
手是病菌播散的主要途径之一;2.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3.洗手是切断病菌传播,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最经济有效,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什么是洗手?
洗手是手卫生的一种方式,是指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的过程。这一过程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顺序进行,称为“七步洗手法”。通过七步洗手法可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致病微生物,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
洗手步骤的七字口诀:
内、外、夹、弓、大、立、腕。
1、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④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交换进行;⑦螺旋式洗手腕,双手交替进行。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纸巾将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