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悦·读”好书共读——“我是领读者”是由丰县人民路小学名师工作室领衔启动的教师阅读分享活动,教师们在共读一本书中,分享智慧、交流感悟。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阅读成为教师成长最优美的姿态。
《整本书阅读》
这是一本旨在帮助老师引导学生成为积极阅读者的书籍。《整本书阅读》从教材出发,覆盖低、中、高三个学段,共有19篇设计课例,对一线教师而言,其实践性价值和理论性价值很高,是日常教学的好帮手。
这本书处理教材十分得当,实践操作性强,自始至终都让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与幸福,很好地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悦”读有声
“品读西游,修炼真经”的学习主题是“修炼”与“成长”,紧扣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感受人物受到的磨难,寻找人物成长的轨迹,发现成功的密码。
一是走漫漫取经路,厘清取经路线,初步感受取经的艰难。二是看石猴成佛史。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取经过程中他的成长蜕变是显而易见的。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孙悟空成长的过程,探讨取经成功的因素,获得成长的力量。三是历西天取经难。《西游记》情节曲折有趣极具魔幻色彩,语言鲜活生动,描写浪漫奇幻,引导学生深人品读小说的语言,了解故事的叙事结构,在演一演、编一编的过程中内化精神品质,提升表达力和想象力。
原文摘录
实践是儿童学习母语的最佳途径。当下我们的语文课一直强调的是方法指导。比如指导学生讲故事,老师会一条一条讲方法: 1、 讲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2、要抓住情节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语,把细节讲具体; 4、展开适当的想象。
学生明白了讲故事的方法,但是并不等于会讲故事。讲故事靠什么?靠的是学生讲故事的时间。学习讲故事,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去讲,去实践。这就像登山,老师让学生登山,方法讲得再多,也不等于学生登山,如何登山?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去经历。
阅读感悟
语文课程实践性特点最早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在阅读中学阅读,在写作中学写作。最好的途径不是老师“教”,是学生自己实践,这是儿童学习语文的基本逻辑。
教学中呈现出来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一直信奉老师“讲”为主,语文课主要聚焦文本内容及表达特点的分析讲解,没有以学生读写实践为主,把语文课上成了一门知识性课程,忽略了人文性、工具性。导致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辛苦。
阅读实践
行是知之始。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通过绘画西游路线图、设计孙悟空明信片、模拟《西游记》朋友圈、演绎西游课本剧等等方式,在活动中激发孩子们阅读《西游记》的乐趣,引导孩子们探究西游的深层含义。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学上的享受,更是一段精神文化的旅程。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语言优美,修辞丰富,对于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故事中的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最终取得真经,体现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的哲理,如“金箍棒下出好人”、“心猿意马” 等,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启示意义。
在阅读实践过程中,《西游记》中奇幻的世界观、丰富多彩的人物和神奇的法术,激发了读者们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大家的创造性思维。虽然《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但其中不乏对唐代社会风貌的描绘,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也有一定的帮助。
领读者简介
王婵婵,丰县人民路小学二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曾获县教学质量二等奖,入职教师赛课比赛一等奖等奖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一次阅读都是一种思考,一种收获,一种成长;每一次阅读实践都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在今后教学探索的道路上,坚持阅读,不断实践,共同进步!
编辑:王婵婵
审核:徐爱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