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是一种开放、易拆易建、任意组合的材料,也是一款适合幼儿园的大型多功能的玩具,趣味性、娱乐性相结合,深受幼儿喜爱。由于积木材料开放、易拆易建,幼儿可以任意组合,不仅能从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而且能不断提高的建构技能,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
观察区域:室内建构区
观察对象:刘政勋 唐志沫 刘奕辰 卢洪琛
观察班级:小一班
观察教师:李嵩
发展关切点:情绪的辨识和调节。
内涵解释:辨识自身的情绪及其成因,适当表达和调节情绪。
典型表现:能主动离开某个情境,以抑制自己的情绪。
游戏内容:坦克和桥梁
幼儿的游戏行为描述:
当我去观察的时候,孩子们的坦克跟桥梁差不多成型了,在我去想深入了解时,发现孩子们遇到了问题,沫沫(校服男孩)和刘政勋(棕色衣服男孩)在搭建坦克时发现他们需要的长木板不够用了,这时,刘政勋看向长木板多的那边,刘奕辰(白色短袖男孩)正在跟琲琲搭建长桥。一个眼神交流,沫沫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给他用手比你要一个还是两个嘴里说着的时候就把刘奕辰的长桥木板撤走一个,回过头发现还是不够,无法继续搭建,在刘奕辰发现的情况下,又撤走一个,这时,发现积木被撤走的刘奕辰小朋友说了一句:“那是我的”,又说了第二遍:“那是我的”,他说的时候,沫沫还一直再拿积木,见没有反应,又说了第三次:“给我一个”!
这时,琲琲(紫衣服男孩)用两个小细木棍代替了大木板,后来在对视中,沫沫把代替的积木拿走,拿走后他又自己找了两个不同的小木棍代替一根大木板,后来继续搭建中,刘奕辰的积木一不小心都倒了,与此同时刘奕辰看向我,看了很久(应该是怕老师说他),不一会他就自己重新把积木都扶起来重新搭建。
用关切点情绪的辨识和调节来分析沫沫跟刘奕辰的行为。我认为在搭建中,沫沫一个两个的去拿取刘奕辰的长木板,刘奕辰只是口头警告说那是我的,警告无果后他可以平复自己的情绪继续搭建,我认为符合台阶四水平,能主动离开某个情绪,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在后期搭建中,刘奕辰的“长桥”一不小心都倒塌了,虽然他看向我,怕老师着急,但是他的情绪很稳定,能将注意力放在解决引起情绪的问题上,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能有意识用适合自己的策略平复自己的情绪,我认为他达到了台阶五水平。
支持策略:
1.教师引导
可以播放该视频让小朋友们观看,引导幼儿感受换位思考,让孩子们判断对错,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如果积木不够的话应该怎么办?
2.材料支持
根据搭建中积木不够的情况,可能提前投放不同材料的可供幼儿组合搭建的(纸杯,软体积木)等,还可以用两个小的代替成一个类似的大的。
观察区域:室内建构区
观察对象:刘政勋 唐志沫
观察班级:小一班
观察教师:李嵩
发展关切点:建立人际关系
内涵解释:与成人和同伴建立及发展关系
典型表现:能与他人在活动中玩一段时间,持续地对话、交换想法、互动。
游戏内容:坦克
幼儿的游戏行为描述:
视频中还是继续坦克的搭建,但是在搭建的过程中两个人发生了分歧。
刘政勋:“我用这个长的,这里是这样的,两个这样的”。
沫沫:“我想加这个短的”。
刘政勋:“这个短的再加在这儿啊!(放在长的后面)”。
沫沫:“不行”
说着就把长木板移走了。
后来两个人商量了商量,笑着把短木板加在了下面(采取了刘政勋的意见)。
刘政勋解释着:“如果这里没有小木板的话,滑下去它就折了(小木板起缓冲作用)”。
沫沫:“我刚才忘了,还说着又加了一块小木板(认同了刘政勋的意见)”。
刘政勋:“你不早说”。
用社会领域关切点建立人际关系来分析沫沫跟刘奕辰的行为。我认为在搭建中,刘政勋跟唐志沫,都可以达到台阶三,能与他人在活动中玩一段时间、持续地对话、交换彼此的想法、互动。
支持策略:
1.教师引导
可以播放该视频让小朋友们观看,引导幼儿感受换位思考,接受他人的行为,学会沟通学会接受每个人的需求和想法,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2.家园共育
在家庭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不应该因为成人就谦让小朋友,及时和家长沟通。
3.同伴影响
找机会在活动中讨论当自己的好朋友在游戏或者活动中出现分歧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想法和解决办法。
反思与收获
在接下来的观察中我觉得要确定领域→锁定区域→聚焦幼儿→观察并录制视频→依据发展关切点→行为分析→提供支持(适用于想要分析支持在某个领域里幼儿的发展)再一种就是锁定幼儿→观察并录制视频→依据某发展关切点→行为分析→提供支持(适用于聚焦分析支持某一个或一组幼儿的发展)。现在经常用的是第二种,第一种也正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引》是让我们观察幼儿过程中很好的工具,但不是让老师们生搬硬套,我们更要学会做的是连续观察和连续支持,从而发现孩子的进步。
编辑:李嵩
审核:赵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