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波荡漾映日长,英语教学绘新光。
2024年5月19日,在这个热情如火的盛夏时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召开了全国高中名校同课异构“精品课堂”教学展示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指导与评价研讨会,以丰富的知识为我们带来别样的清凉。
本次活动为期一天,上午为四节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听说展示课,选材自外研教材选择性必修四“Social Credit”。下午为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英语学科主任陈芳老师评课及专家陶子萍老师讲座。
精品课中话未来,智慧交流启新篇。
同课异构第一课:
西安市铁一中学 刘佩芝老师
刘老师以一位之前被北大录取的学生的留言视频开始了这节课,该学生想知道作为一名大学新生如何管理财务并保持良好的社会信用。紧接着,刘老师为大家解释了“social credit”的定义,利用这一情景把学生带入课堂主题。
在听之前,学生齐声朗读了关于社会信用的课文。为了使学生能够猜出课文中的生词,刘老师给出了线索(同义词、反义词、图片和上下文)。同时,在听所讨论的话题之前,刘老师还给出了重要的听力策略:通过阅读来预测将要谈论的内容,以及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实词。接下来,学生进行了听力练习1并核对答案:听对话并选择话题;以及听力练习2:听对话并填空,在核对正确答案前,学生先以同桌为单位自查答案。
做完听力练习后,刘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将下列表达分为asking for
clarification, clarifying, stating
advantages三种类型:
1 How did that happen?
2 What's that?
3 Could you tell me more about it?
4 Let me explain.
5 It enables ...
6 How is that so?
7 What does that mean?
8 It means...
9 It's definitely an encouragement to...
10 ... an effective way to...
刘老师通过让学生给上述问题分组为学生的后续口语输出搭建了初级脚手架。
然后来到了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口语输出speaking。读前,刘老师要求学生在3个问题中的关键词下面划线,并找出课文中的答案。同时,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寻读、扫读,为口语输出继续搭建语料支架;并通过筛选、分类信息,利用思维导图形成结构化知识,为扩展知识和创建对话奠定了基础。
学生阅读小页后,学生将所学的单词和短语与其含义配对。同时,刘老师也为学生猜测生词的意思提供了线索。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以4人小组的形式集思广益,讨论更多与管理个人财务相关的表达方式,如贷款、超支、投资、破产、利润、盈余、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刘老师再次展示在课堂开始时给出的信息,并要求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对话,并提醒学生使用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式。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准备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对话展示,其他学生根据展示内容的实用性、流畅性和准确性给出反馈,并投票选出了表现最佳的小组。
通过40分钟的听说课学习,学生能在语境中使用已有知识进行对话,利用本节课所学表达,在理解社会生活中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和运行的基础上向课程伊始提及的需要帮助的大学新生提出建议,回归情境的同时强调学有所用,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信用体系,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同课异构第二课: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李根老师
李根老师巧妙地用一首英文歌曲
《Money money money》导入课程,通过辩证地评价歌曲中的内容,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social credit。接着李老师借由一位已经上大学的毕业生所面对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接下来的课程,李老师用本堂课涉及到的关键词:credit,social credit,creditworthiness等为线索,带领学生熟悉了本堂课的核心话题。
接下来李老师以重新解构后的顺序和方式带领学生完成了课本听力上的练习,由浅入深,让学生顺利且深刻地了解课本内容。最后,通过丰富的知识补充,李老师让学生了解到social credit对于社会的作用,并紧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来帮助导入环节的那位学长,帮助他保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在学生进行讨论后,由李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并通过将social credit比做灯塔的方式,升华主题的同时再次强调了社会信用的重要性。
本节课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活动多样。课堂互动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还学会了道理。
同课异构第三课: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王晶老师
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听力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通过一系列听力和口语任务,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信用,如何提高社会信用分数,了解社会信用分数高的好处,以及为什么要有社会信用体系;通过不同的课堂任务,让学生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并且能清楚地表述什么是社会信用,如何提高社会信用分数以及它的重要性。
本节课教学流程如下:
一是真实情景引入。王老师喜欢山西古建,所以去参观了晋祠。王老师使用了共享单车但是免押金,从而引出相关词汇表达,引入主题social credit。
二是探究“What is social credit?”输入听力相关知识。王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social credit的概念,帮助学生拓展话题相关的知识背景,了解信贷的相关信息,为之后的听力活动做好准备。同时抛出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提高社会信用分数。
三是探究“Why is good social
credit important and how can we
increase our social credit score?”王老师重点进行了听力训练。共给出了三条听力技巧:
Prediction is important.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course
markers in a conversation.
Listen for the key words in the
questions.
王老师带领学生听录音,理解对话内容,锻炼学生快速抓住对话主旨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浏览待补充完整的文段,提醒学生关注人物视角的转换和叙述的顺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所听所见,判断出更多能够提高或者降低社会信用分的行为或活动,为之后的口语活动做准备。
在充分的语料支撑基础上,本节课堂进入了输出阶段——口语展示。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三人为一组,第一个同学负责介绍什么是社会信用,第二个同学负责介绍我们如何获得较高的社会信用分数,最后一个同学负责介绍较高社会信用分数的重要性。
最后,王老师以“自行车”形象的板书总结了今日所学并巧妙地以藏头诗结束了今天的课堂。这节课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逻辑清晰,学生学习效率高,输入充分,输出高效,课堂氛围轻松且愉悦,让人回味无穷。
同课异构第四课: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吴斌老师
课堂之初,吴老师便精心编织了一个贴近生活的场景:“想象一下,吴老师此刻正站在山西的街头,想要为东北师大附中的同事们挑选一些特色的伴手礼。然而,我的钱包似乎有些‘羞涩’,正考虑是否要向在座的各位同学借些钱来应急。那么,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会愿意伸出援手,借我一些钱吗?”随着这一问题的抛出,部分学生毫不犹豫地基于对吴老师的深厚信任,给出了坚定的肯定回答。这一互动式的情境设定,立刻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接下来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好奇地等待着吴老师如何将这一日常场景与社会信用的概念紧密相连。
接着,吴老师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社会信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境,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信用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信用呢?它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吴老师的话语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学生心中对信用这一话题的强烈好奇。
紧接着,学生深入阅读了一篇关于社会信用的短文,并回答了关于“信用是什么”、“什么是‘可信的’”以及“不同时代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信用状况”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让他们对信用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是意识到信用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在倾听对话和探讨细节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影响社会信用的各种活动,以及拥有良好社会信用记录的好处和不良信用记录所带来的限制。这些内容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信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深远影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社会信用体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吴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视频。通过视频,学生看到了社会信用体系如何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特别是芝麻信用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了社会信用体系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价值。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了如何向一位对中国社会信用系统感到困惑的外国友人Peter介绍其运作方式。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让他们有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最后,吴老师对整堂课进行了总结。她强调,如果我们拥有良好的社会信用,我们将充满自信 (confident)、轻松自在
(relieved)、满怀热切(eager)、乐享生活 (delighted)、正直诚实 (integrity) 且值得信赖 (trustworthy)。这五个词语的首字母组合起来正好是“Credit”(信用),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期待。
通过这堂生动的课程,学生不仅学到了关于社会信用的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堂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让我们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共同构建一个更加诚信、和谐的社会。
5月19日下午,四位老师依次进行了说课,专家陶子萍老师进行颁奖,山大附中学科中心主任陈芳老师展开了题为《五湖四海聚三晋,杏林荟萃议华章》的评课活动。
陈老师强调教师应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在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性活动中实现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三位一体。此外,陈老师针对观课议课量化表,鼓励教师们追求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五实”课堂。
随后,中学正高级教师、山东省首届齐鲁名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原高中英语教研员陶子萍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核心素养导向下提升应考能力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主题讲座。
陶老师首先进行了政策解读,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心四层四翼”概念。接着陶老师让老师们思考两个问题:备课的关键环节是哪一步?单元主题意义及语篇主题意义的提炼对于提升高考应考能力的意义?由此为我们区分了主题与主题意义的区别,并指出提炼主题意义的意义,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上位的引领。
为了帮助老师们理解落实以上的教学思路,陶老师先以外研社课本选择性必修四Unit4 Everyday Economics为例带老师们理顺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思路:统揽本单元的各板块内容,前置Reflection和Project预判单元主题意义的目标,研读单元内各类型语篇,确定子主题意义并审视之间的关联,并最终提炼出单元目标,以活动为载体,统筹安课时,形成单元统一体。在此过程中,陶老师为我们区别了意义与目标的关系:“通过做......获得对......的理解。”还为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提出范例,如
Starting out先写后说,做有准备的交流;UI通过问题链挖掘语篇背后的单元主题意义,DI可以有效利用导入信件实现输出练习,PI则一定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紧接着,陶老师以B3U4 Amazing
Art为例,逐词解析标题,以reflection和
project入手,通过研读各部分各类型语篇提取子主题意义,概括提炼出“介绍、评价、鉴赏艺术”的单元主题意义,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造三角度设立单元目标。紧接着,陶老师深入挖掘赏析了各语篇内容,给出了宝贵的教学建议:Starting Out可以结合文化知识讲解,UI要注意为学生自主介绍艺术作品做逻辑结构及语言准备,DI可以从艺术家、艺术作品、两者联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写作可以结合UI中关于艺术评价的语言铺垫,Presenting Ideas 和Project则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学校艺术节结合,综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艺术情操。
此后,陶老师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如基于逻辑的整段默写训练、教材中 “Writing”部分的反思与夯实、迁移应用活动的设计、大小单元自主Reflecting中的“Free-writing”。关于对写作方法的落地行径,陶老师以Back to nature文章的环境描写为例强调要向文本学习,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落实上述写作的方法和行文逻辑,成段默写会倒逼学生熟谙行文逻辑。
讲座最后,陶老师总结道:从育人的角度思考教学是情怀更是方法,这会让我们的课更有价值,会让我们感到工作更加快乐,更会使得各课过程思路清晰,会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多写”可能是应考的“捷径”,老师们应该反思之前的教学是不是让学生读得多,写得少:阅读能力远胜于写作能力,它能够帮助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准确性与流利度,增强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应对考试时间的限制。
夏日轻风,绿叶婆娑,蝉鸣声中,我们共同感受着季节的韵律。这场英语教学的聚会,为来自全国高中名校的英语教师知识搭建了一个分享和探讨的平台。在思想的火花碰撞下,来自全国高中名校的英语教师知识得以升华,思绪得以飞扬。我们相信,探讨的力量将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智慧。
图片:牛欣悦 靳璐 甄珍 王伊霖 宋子暄 闫子丹
供稿:牛欣悦 靳璐 甄珍 王伊霖 宋子暄 闫子丹
编辑:闫子丹
审核: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