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伴成长  阅读分享(七)——《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怎样做?怎样教?》读后感(李雪梅)

张庆
创建于2024-05-20
阅读 4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最近阅读了香港大学科学教育博士马冠中老师所著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怎么做?怎么教?》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让我对科学教学有了很多的启发和反思,也打破了我很多固有的陈旧观念,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落实到我们的课堂中去。纵然实际的课堂有着各种局限与困难,但是这种设计课程的思维方式,依旧值得我去学习和思考。

科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以“科学思维”作为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词,是为了以更加鲜明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纠正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探究过程的做法。通俗地讲,科学思维就是科学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是科学家,但我们不妨试着用科学方法去思考,突破自我认知的局限。

整本书以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常见过程为章节结构,提出问题——明确要认识的现象,作出假设——提出现象可能的原因,进行实验——检验作出的假没,论证观点——回答提出的问题,而且通过多样化的案例,使科学思维的教学难点得到生动活泼的处理。书中文字并不多,图表丰富,以图代文,真正做到深入浅出,读起来并不吃力,阅读过后有一种在自己明天课堂中积极尝试的冲动。

第一章从问题来源的角度,讲述怎么教孩子自己提出问题,书中提到”总是给孩子指定问题,他们不可能学会”。于是,我开始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在二年级《地球家园中有什么》一课中,我为了更快更直接的导入到课程中,我通过非常有目的性的问题强硬将学生拽入我创设的主题内容中,“你知道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地球之外有什么?”学生的回答接近到目标答案后,我有一种侥幸的快乐。通过阅读这一章对于我在这一课的改进,我应该创设一个更贴近课程主题的导入,或者我的问题不应该这么有指向性,可以引导但不能领着学生走。

在论证观点这一部分,我更加认识到质疑精神需要在论证中进行培养,这也是新课标中所提到的“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盲目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书中也提到完成一个探究不是说出结论就可以了,说出结论也不代表探究就完成了。这一章冲击我的教学流程,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完成一个科学知识的认识就结束了,看来之后还要继续改进和优化教学,弱化对于科学知识的要求,提高对于质疑、发现和探究过程的研究。

在每章节最后的“教学脚手架”和“误解与澄清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往日教学中师生间交流的一些微妙体验,都被马老师在“评论区”清晰明确地点出;内心中时隐时现的错误想法,也被马老师在“误解与澄清”中精准犀利地说中。

书中马老师还强调了在课堂的实验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和责任担当的力量,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让我深切的认识到了科学家和科学思维对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也引发了我对于科学家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考。期待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环节,注重培新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 4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