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音乐教育   奏响清华大学之音——“清华伟新乡村音乐教师培训计划第十三期”  浑江区教学站心得交流分享会

郑志刚
创建于2024-05-20
阅读 2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积极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学习中心在香港伟新教育基金支持下,于 2024 年 4 月 22 日至 2024 年 4 月 30 日线上持续开展“第十三期清华伟新乡村音乐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为了总结教师们在清华伟新乡村音乐教师培训培养计划第十三期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浑江区教师进修学校与5月日,在进修学校沙龙教研室开展了——“清华伟新乡村音乐教师培训计划第十三期”  浑江区教学站心得交流分享会。进修学校李志民校长、董建琳副校长、综合部于晓慧主任、中学音乐教研员王雪梅、小学音乐教研员郑志刚及全体参培教师参会。


       首先由小学音乐教研员郑志刚,简介本次培训活动的主要内容。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为期六天的培训中,结合一线教师教学实际问题,邀请了多位专家、教授、特级教师,从美育浸润的目标和路径;如何教好声乐、唱好声乐;钢琴即兴伴奏;音乐教师的职业保护;童声合唱训练;小学唱歌教学的基本方法六个方面进行培训。着重关注美育发展,聚焦“歌唱能力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具体教学案例展示,全面为音乐老师解决教学难题,夯实教学基本功。


       这是我区教学站,自2020年、2021年之后第三次参加“清华伟新”的培训活动,也是浑江区教学站第一次参与“清华伟新”音乐学科培训,全区中小学共10名教师参加。活动利用“雨课堂”平台,采用线上教学模式,我区学员都能准时参加培训,认真记录学习笔记,课后撰写学习心得,认真完成作业。本次活动主旨是为了改变音乐教育师专业能力薄弱现状,帮助解决教师们在音乐教育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力提升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通过推荐书目、学习资料,考核及线下交流等形式,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之后由第十中学张冰、第十五中学魏佳颖、二实验小学安妍、实验小学张博、4位老师,对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心得和收获做了分享。

       张冰老师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谈到王骐老师的《美育浸润——目标与路径》讲座,张老师觉得本次培训让她明确了什么是美的定义,明确了美育浸润的目标与方向。她在分享时的一句,“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就是浸润,让学员们都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乡村骨干魏佳颖老师,针对王瑞璞老师的“童声合唱训练方法”谈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她谈到在艺术教育中,学生合唱活动是以立美为先导,通过合唱艺术把美向青少年的心灵渗透,影响她们生成审美特质,形成审美认识,完成美育的育人功能。


       二实验小学安妍老师作为区级教学精英教师,在钢琴演奏、伴奏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她将靳玉奎老师的《中小学钢琴即兴伴奏方法》一讲的和声配器及即兴伴奏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实际展示了自己配器的很多教材中的作品。

       实验小学张博老师,作为我区年轻一代的优秀音乐教师,励志在学习中进步。他在分享中激动的说到:“每位专家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通过参加本次培训,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时刻加深自我认识,加强自我的学习,不是单单的在音乐方面的提升,各个方面都要有所加强,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现在教师的要求是必要的。”

       分享过后几位领导和学员们一起进行了热烈学习经验交流,进修学校董建琳副校长,针对合唱教学方面与学员们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且带领全体学员进行了合唱教学方法演示活动。

      浑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志民校长,对“美育浸润”的重要性及本次“清华伟新乡村音乐教师培训计划第十三期”  培训活动中老师们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最后,对我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关注美育发展,助力乡村音乐教育振兴,提高音乐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感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感谢香港伟新教育基金。愿借清华之风,唱响浑江区中小学音乐的新乐章。

阅读 2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