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红色足迹,承不朽遗风

创建于05-19
阅读 11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侪乘天风多坎坷,红军浩气永留存。兴安邑中听豪杰,壮士碑前慰忠魂。”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2024年4月27日,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大部分师生前往桂林兴安,开展“寻红色足迹,承不朽遗风”的红色研学活动。

出发前校领导强调相关事项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闻听着这样一首桂北民谣,民中学子乘上了前往兴安的列车,身临湘江,寻访红色足迹。

踏访千古灵渠,感受先人智慧

“灵渠胜似银河水,流入人间灌稻粱。”

到兴安的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连三江,惯五岭,通南北水路,开万事基业”,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位列秦国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灵渠。


在灵渠,我们见证了“水往高处流”的奇迹,看到了比巴拿马运河早一千多年的分级船闸技术,即世界上最早的船闸“陡门”;

在灵渠,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湘七漓三”,分水石堤“铧嘴”及“弯道代闸”的智慧;

在灵渠,我们瞻仰到了四贤祠和三将军墓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七位伟人的遗迹。

复颂《七律·长征》 ,追悼革命先烈

  “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

在湘江战役纪念碑园的雕像前,我校教务处郭凤梅副主任,带领大家重温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追忆红军长征的历史事迹。

献花悼念逝者,躬身祭奠英烈

学生双手托捧,向烈士敬献花篮,寄托哀思,以示敬意。

我校优秀党员、副校长兼初二年级组长的黄立旺同志,在献花之际,躬身致敬,整理挽联缎带,带领全体师生向烈士默哀致敬,缅怀先烈不朽功勋,呼吁学生弘扬长征精神,铭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缅怀革命先烈,共话青年理想

分管我校德育工作的胡炜副校长号召民中学子“以青春底色,绘青云之志,绘青年当担,绘爱国之情。”

探寻红色足迹,研学走实走新

仪式结束后,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进入灵渠博物馆和湘江战役纪念馆了解革命事迹。

每一位革命先辈,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先烈的瞻仰,都是一次信仰的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凝聚成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传承不是守住炉灰,赓续不是添加木炭,而是将红色精神点燃,让热情火焰永续传递。在这伟大的变革时代,那些让我们备受振奋的红色故事,不仅是我们情感的依附和寄托,也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中,我校师生感受着这一次奠定了新中国基石,震撼了世界的万里长征,体会着这一场突破了旧势力封锁,壮烈难忘的湘江血战。

一部红军的长征史,就是一部军民鱼水情深、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历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比比皆是。一处处湘江战役遗址遗存被修缮保护,一个个后人为英烈镌史立碑,告慰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学生们在湘江战役纪念碑园中,身临其境,如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更深入地了解了革命长征的历史事迹,领悟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与品质。

此行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烈们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精神,也更加坚定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精神的决心。

01:25
01:11

“研”途即有所感 ,“学”中亦有所获

此次研学活动,既激发了师生们学史爱党、学史爱国的热情,也推动了学校红色教育的实效化开展,进一步发挥了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01:32

图片及视频:胡炜、张偌嘉

文字及编辑:张偌嘉

校对:胡炜

一审:田翊雪

二审:黄立旺

终审:陈清泉

阅读 11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