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七组】前沿研训,专业引领,赋能成长——越秀区第三批骨干教师培训笔记

小菜
创建于2024-05-18
阅读 14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5月18日,广州市越秀区第三批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学员们共聚一堂,共赴一场专业、智慧的研训。

        开班典礼以越秀区教育局二级调研员梁磊红同志的致辞拉开了序幕。梁局在发言中对越秀区的骨干教师们寄予了厚望。希望各位骨干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积极的态度投入今天的培训。也希望大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人工智能用到教学上,提高自己的数字化素养,成为越秀教育的新担当。同时,梁局指出各位骨干教师要将高尚的师德师风作为自己工作的要求,在师德师风方面也要当好骨干。

        接着广州市八一希望学校的朱静洁老师作为学员代表进行发言。朱老师表示成为骨干教师,既是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越秀区的骨干教师们将会以满腔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培训中,认真听讲,认真研讨,不断突破自我,成为更加优秀的骨干教师,为越秀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紧接着,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培训中心刘成通主任宣读广州市越秀区第三批骨干教师培训实践导师聘任文件。广州市培正中学的沈红娟老师作为实践导师的代表进行了发言。沈老师希望骨干教师们能够好好珍惜此次的培训机会,以最高的热情置身于学习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开班典礼结束后,我们有幸聆听了丁立教授主题为《技术务实智慧创新 落地未来—AI对焦教学、学习、管理》的讲座。

        丁立教授先是让大家思考,AR智能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丁教授指出,我们唯有加入其中,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接着丁教授也指出了当前人工智能在教学上应用的痛点,如人工智能工具多如牛毛,老师不知如何挑选。现有的工具对教育支撑的力度有多大?是不是可以为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概念也非常之多,数字化时代变化太快,我们很难跟上这快速的节奏。

        丁教授认为我们的老师已经接受了很多信息化理念、名词等,当务之急是怎样让它落地?接着丁教授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有三问,即做什么(目标)?用什么做(工具)?怎么做(方法)?在真正使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时,要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空间,创新工具。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我们也要勤于思考,理性对待。

         之后丁教授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数据能力的同步迭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教师智慧的融入的“智慧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所以老师的思考设计是很重要的。丁教授结合自己上过的课例《天净沙·秋思》,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将人工智能运用到课堂上的。在丁教授的课堂上,不会绘画、不会作曲的学生,竟能利用AI工具将《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表现出来,制作出一份十分精彩的作品。让观课老师们啧啧称奇。丁老师更是在现场让老师直接体验了一番制作作品的过程,短时间内,老师便能制作出画与音乐相配的作品。老师们纷纷表示人工智能真是太神奇了,这么好的工具一定要运用到课堂上去。

        一上午的培训在老师们不断的欢笑声与称赞声中结束了,老师们意犹未尽,期待下午更精彩的课程。

       下午丁教授给大家带来题为《数字化工具支持下的教学示范课例分析与点评》的讲座。一开课,丁立教授便邀请一位现场学员和chatGPT体验对话,在有趣的人机互动中,老师们可以直观看到技术可以怎么更好地为教师备课赋能。不过,丁教授提到备课时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具有前展性,创新性,只有这样人工智能给出的方案才更加具有针对性。


 

        接着丁教授又邀请学员现场参与游戏。通过人工智能的演示,学员们可以清晰看见青蛙的生长过程。不仅如此,还能借助人工智能对青蛙进行电子解剖,让在场学员能立体地认识其内部结构。在丰富的教学库中,丁教授也选取了人体的关节、颈椎、肌肉等为大家做展示,教学可视化得到了最大呈现。

       我们能依据一个劳动场景设计一节数学课吗?咦,数学还能跟劳动结合起来?接下来丁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精彩的教学案例——《花园里面的数学》,一个普通的劳动小视频,让学生的枯燥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复杂难懂的计算也被人工智能用生动的图形显示出来了。演讲与作文该怎么做,《悄悄走来的春天》这一课例中,学生专门进行了学习素材拍摄,车流、小草、玉兰花,图文并茂的春天就这样出现在大家面前。人工智能最大程度给孩子机会去真正观察春天、记录春天、走进春天,春天的诗篇也就悄悄来了。

        在丁教授的建议下,大家也纷纷拿出手机进行自己的人工智能创作。大家饶有兴趣,有的积极在跟小组成员一起解决困惑,有的在勇敢进行尝试,也有学员在尝试用它做课堂记录,为我们的培训留下美好的记忆。接着丁教授还进行了多样的数字化工具支持下的教学示范课例展示,学员们一边学习,一边跟着教授实操,整个学习过程轻松而又干货满满。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有它独有的优势,如增加趣味,增强现实,提升效率,提高质量。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上用好它。但问题是目前理论知识已经很多,但提供给我们的实践参考却不够。在理论数据泛滥之后,我们需要的是落地后的经验数据。丁教授认为教育是成熟技术的使用者,不是新技术概念的试验场,所以我们也不要急于求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师们要先掌握好一些数字化智能工具,然后再去实践再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们小学第七小组对人工智能怎么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便捷、让教学质量更加高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了解。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勇于实践,探索更多新的可能。

通讯员:蒋英、蔡思源

导师:钟丽娴

组员:蒋英、柯诗睛、王丽媛、蔡思源、曾冬莉、明星芳

 

 

阅读 14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