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期:
2024年5月14日上午9点——9点30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仔仔
观察目的:
了解幼儿在建构区的合作能力。
了解幼儿在建构区搭建中问题解决能力。
可乐、溪溪等几位小朋友打算制作一个架子用来摆放班级露营时用的锅、碗、瓢、盆。在制作之前小朋友们对架子进行了初步设计。
在小朋友的初步设想和家长的支持下,小朋友们进行了第一次制作。
小朋友们最初准备的是“长木棍”,仔仔把木棍进行了十字交叉,准备固定。但在尝试之后仔仔说“我们需要绳子把这些材料绑在一起,但我不会打结。”在一旁的涵涵认为木棍太长了,他用剪刀进行剪裁,但没有成功。
这时仔仔突然说:“我们可以用多芬材料来代替木棍”,他一边说一边走到建构区,当他准备拿多芬材料时,他停了一下。随后他拿了建构区的圆柱木质积木。
他按照计划的内容,先选了4个圆柱体然后再把纸板放在圆柱体上用胶枪进行固定。
当要摆放第二层时,仔仔发现没有相同的圆柱体了,他和淼淼借一个,但淼淼没有同意。后来淼淼走到仔仔的架子前选了两个比较短的圆柱合并在一起,淼淼对仔仔说:“仔仔,你看!两个小圆柱组合在一起刚好和大的圆柱体一样高”。
仔仔在淼淼的帮助下完成了4层的搭建。
他们把各种锅具摆放了上去。
第二天区域活动中,仔仔表示还需要制作一个架子,这一次是仔仔和念念一起制作。仔仔和念念说:“这次我们要制作一个比较大的架子。”我好奇的问仔仔:“为什么呢?”仔仔说:“因为上次的架子每一层都很矮,所以比较大的锅和水壶只能放在最高的一层,其它层都放不下。”
于是他们开始了新一轮制作,仔仔先带着念念去找高的圆柱,但最后他们觉得把两个圆柱叠高,这样的高度刚刚好,仔仔说:“我们需要准备四份材料作为柱子”。可最后发现圆柱体的数量不够。于是仔仔找来了很多不同高度的圆柱,只见他们把所有的圆柱进行垒高、对比、比较。经过多次的尝试,他们终于完成了四份相同高度圆柱体的准备。
材料准备完成后,他们用胶枪进行固定,再一次的完成了架子的制作。
行为分析:
仔仔等几位小朋友在设计架子过程中能看出小朋友们对架子的制作有一定的经验,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能力水平的局限性,他们不会用绳子打结、不会对木棍进行裁剪,但小朋友们没有放弃,在其中仔仔想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用多芬材料代替,但后来发现圆柱积木代替木棍是一个更好办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最终解决了遇到的问题。
在缺乏相同高度的圆柱体时,淼淼通过组合两个较短的圆柱体解决了问题,并与仔仔分享了他的发现。仔仔接受淼淼的帮助,完成了架子的搭建,这反映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同伴之间的有效沟通。
第二天的活动中,仔仔和念念基于之前的经验决定制作一个更大的架子,说明了他们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反思和改进, 他们通过比较不同高度的圆柱体,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这展示了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耐心和细致。
支持策略:
由于近期大多数小朋友在建构区进行高建筑的搭建,所以教师应适当增加圆柱体的数量,满足小朋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