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由赵艳燕老师担任主持人。由刘婷婷老师与蔡薇薇老师一同分享,同课异构课例《青春舞曲》!
第一节 音乐课🎵刘婷婷老师的《青春舞曲》
多彩课堂,做多边形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老师是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音乐教师是多边形战士,既要能唱会弹,还要对历史地理等知识有所涉猎。
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刘老师紧紧抓住音乐的本身特点,围绕一系列审美活动——感受《青春舞曲》、歌唱《青春舞曲》、表现《青春舞曲》,引导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表现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 音乐课🎵蔡薇薇老师的《青春舞曲》
这是一首短小精悍、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会《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并不难,具有挑战的却是如何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自主体验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激发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热情,增强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领悟歌曲表达的人文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这是我整堂课所有环节设计的出发点。
首先,在导入环节,从学生比较喜欢的舞蹈入手,通过教师激情的表演,快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以良好的状态迅速投入到课堂中,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采用维吾尔语“亚克西”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的语言特点,也突显本节课的亮点。
其次,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体会其表达的情绪,加强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并且着重强调学生的歌唱状态,为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打好良好基础。课堂中,采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节奏律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最后,创编环节鼓励学生积极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帮助学生巩固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使整节课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轻松地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的美。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是引导者,也是评价者,更是观众。让学生主动探索歌曲,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本课堂的主人。
何声柏 立才中学教导主任,出席本次教研活动。
“雁领天涯”柯伟中学美术卓越教师工作室的领雁教师柯伟与阮志聪老师
领雁阮志聪老师与何声柏 立才中学教导主任进行教学探讨
老师们认真记录 研讨
评课环节:由领雁阮志聪老师给予本次同课异构进行课堂总结与评价,并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
阮老师强调:
第一课型,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课的内容与目标,更要备课的课型!《青春舞曲》是初一教材的歌唱课,歌唱与唱歌是不同的意义教学,歌唱是需要学生带有情感的唱,在课堂中练声、音准、节奏与气息,都要带有情感的引导学生歌唱!课堂中利用课本里的“青春”素材、文章、诗句,让学生懂得本堂课的核心素养。
第二五育并举 音乐课可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青春”内容,融合在音乐课中,让孩子们体会什么是“青春”?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样的青春不同的理解与角度的切入。
第三《青春舞曲》新疆特有的节奏来源与鱼咬尾的节奏特点。新疆音乐中的附点特点是其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体现了新疆各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民族性格,是新疆音乐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重要表现。给学生们上课,是“教会”而不是“学会”,教会学生去欣赏,而不是学会一首歌。
帮扶学校 赠书环节
由工作室杜怡佳老师、赵艳燕老师、王蕊老师赠书于立才学校。
讲座环节:《如何把控初中音乐课堂的音准节奏教学》谢世权老师为教师们授课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音准和节奏教学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是音乐基础中的基础。基础知识的讲解:首先,确保学生理解音准和节奏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示、示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音高、音程、节奏和节拍。听音训练:定期进行听音训练,让学生辨别不同的音高和和弦。可以使用乐器或音乐软件来播放不同的音符和和弦,让学生识别。
模仿和跟唱:让学生跟随教师或其他音乐示例,进行模仿和跟唱。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准和节奏。身体打击乐:通过身体打击乐的方式,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感受到节奏。这种方法既有趣又有效。使用乐器:如果可能的话,让学生接触和学习乐器。实际操作乐器能更直观地理解音准和节奏。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练习合唱或合奏。这样,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和纠正。
通过本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对课堂的教学方式、理念、方法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与理解,促使青年教师更细节化的处理课堂授课细节!并将五育并举融入在音乐的教学中!同时与柯伟中学美术卓越教师工作室同时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送教下乡、共享互研”!同进步共发展!
文字编辑:张西贝
图片设计:赵艳燕
审核:阮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