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5月15日,劲竹少年们在班主任蒋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行走的课堂,研学中成长” 研学旅行。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玩与参观,而是一次开阔眼界、品味人文的成长之旅。以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移动的学校”和“没有围墙的学校”,在研学中成长。
第一站——三瓜公社
三瓜公社位于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半汤,拥有我国四大古温泉之一的半汤温泉,自古以来被誉为“九福之地”,因冷、热双泉而得名。距离省会合肥市中心约70公里,辐射半径150公里、人口近2600万左右。三瓜公社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特”的思路进行产业规划,重点打造了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形成了涵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民俗文化、农特产品种养、生产加工、物流、餐饮住宿等多种业态的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区,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的新品牌、新名片。
第一站参观了三瓜公社园区,走进乡村小道,不仅可以呼吸田野香甜空气,同时也见识到了姹紫嫣红,花香弥漫的景色。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开阔眼界、锻炼毅力。让同学们在紧张学习之余体验多彩的社会生活,感受春的律动。
第二站——泾县
在泾县,我们来到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1941年1月4日,驻在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约9千余人奉命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在茂林一-带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因寡不敌众,除突围2千多人外,其余指战员或壮烈牺牲或不幸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在泾县城郊水西山修建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整座陵园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 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入口纪念群、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无名烈士墓四大纪念性空间序列和"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展览馆”等,结合山形地势,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建筑纪念物采用象征喻的的艺术手法,完整表达了” 皖南事变”这一奇冤”悲壮事件的主题。
这次参观,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净化了灵魂我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革命精神的理解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当前的改革发展形势~下,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站——中国宣纸文化园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各大场馆,学习造纸术的古法今用。同学们还亲自体验了捞纸这一传统造纸术的重要工序。当手指触碰到冰凉的浆水时,同学们的内心涌起对造纸师傅们的无限敬意。最后,同学们探究了宣纸“纸寿千年”背后的科学原理,真正做到了行学合一,行不忘学,学不阻行。
第四站—世界园艺大赛基地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一座座小型园林打造成功,其中不乏花柱五彩缤纷、绿植青葱碧绿、小池蜿蜒灵巧、方砖铺设整齐的作品。这既是一场生动的徽州建筑文化的学习课程,更是一次劳动教育的良好实践,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组织管理和艺术创新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传承工匠精神的热情。
第五站——徽州
徽州古城又称为歙县古城,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徽州府所在地,也是“徽学”的发祥地,因此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青石古道深邃幽长,古老的民居错落有致,马头墙高耸入云,仿佛诉说着古人的匠心与智慧。你可以听到风吹过古树的沙沙声,可以闻到古宅中飘出的淡淡墨香。青砖黛瓦,白墙黑檐。同学们漫步于古城的街巷,置身在庄严古朴的城楼,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了诗意盎然的古代。走进斗山街的高墙大院、豪门阔府,同学们在此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思绪,领略到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六站——大通古镇
古镇依山临江,襟江带湖,风光旖旎,古色古香。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市井繁华的年代,体现着古镇的宁静与沧桑。师生们纷纷驻足拍照,记录着这难得的美景,感受着“小上海”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得。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研学——行走的课堂,让方正学子感知民俗,追寻历史,崇尚自然,开拓未来。愿方正学子带着研学的收获,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