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师范学院2023级书法班专业课作业展—《书法临创转换二:行书创作》

石夢蝶叭-
创建于05-18
阅读 8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课程名称:《书法临创转换二:行书临摹》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三、开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第7周~10周)

四、开课班级: 2023级书法一班


五、任课老师:文贻锋

六、学生人数:25

七、学习目标与内容

    通过大一对于行书的临摹与欣赏,有了一定的审美和笔法基础。在课程设计中,对历代行书进行了梳理,通过学习晋、唐、宋三代的行书风格,把握不同时期行书的临摹特点和演变过程。在临摹的过程中,了解墨色变化的丰富性,字形特点。对每位同学进行爱好的深入,加深每位同学对行书的自我理解,同时做到自我书风的选择,做到选择一种书风,为以后创作做准备。而在行书学习中要多注意用笔要中侧互用、遒劲灵动,结字要因字而异、顾盼生姿,布白要计白当黑、顾全大局。章法特别强调轴线摆动、虚实对比、块面立体、大小疏密、欹正生动等理念,在训练实践中感悟和收获而心生欢喜,欲罢不能,如此方可为将来攀登书法高峰不失時机地打好坚实的基础。


八、教师简介:

文贻锋,1993年5月生,湖南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现为琼台师范学院书法系教师。书法篆刻作品入展获奖:书学之路—第三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金声玉振—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湖南省篆刻巡展、闳约深美—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书法研究生教育论坛、爱我中华—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江苏省书法篆刻展、扬州书法双年展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主题书法展等。

九、课堂现场

十、课业展示

姓名:陈雨心

学号:202306230101

心得:  进入本学期书法专业课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围绕行书的临创转换,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根据上个学期行书临摹的基础,我们首先从魏晋开始,学习并临摹王羲之的尺牍,体会且掌握其字组和欹侧关系,接着是唐朝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和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等,在临摹《祭侄文稿》时犹可感受到作者悼念亡侄时的情感波动和思绪起伏。和五代十国时期杨凝式的《韭花帖》,其结体妍丽,每个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恰到好处,整体布局协调有序。最后到宋朝最为著名的“宋四家”,苏黄米蔡更开创了“尚意”书风的新局面,使得“尚意”成为了宋代书画艺术的突出特点。

姓名:董春秀

学号:202306230102

心得:行书临创转换心得:在书法创作中,行书之流美,须在临摹与创作间寻求转换之道。临摹不仅是为了理解传统笔法与墨色之美,更是为了激发自身之创造力。以经典作品为镜,悟其笔法之精髓,掌握其结构之规律,乃为临摹之要义。在创作过程中,需将临摹所得之技巧与个人情感、审美相结合,方能形成独特之风格。行书之韵,在于流畅自然,笔触之间应体现出个人之情感与思想。故在创作时,需注重笔法之变化、墨色之深浅、结构之布局,以实现从临摹到创作的自然过渡。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书表达方式。如此反复锤炼,方可逐渐达到艺术之高峰。

姓名:杜世诚

学号:202306230103

心得:在行书创作中,我感受到了书法的灵动与韵律之美。每一笔一划都仿佛在诉说着故事,线条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般在纸上舞动。创作过程中,需专注于笔势的转折与力度的把握,让字体既富有变化又不失和谐。通过行书创作,我不仅磨练了技艺,更在墨香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它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将情感与思绪融入其中,让作品充满生命力。这两张行书作品,是我用心创作的结晶,也激励着我在书法之路上不断前行。

姓名:方晨宇

学号:202306230104

心得:行书之美,在于自由与灵动。当毛笔蘸墨落下,那线条似有生命般游走。书写行书,宛如在纸上舞蹈,笔锋的转折、提按,都是舞步的变化。它不像楷书那般拘谨,能让我尽情挥洒情感。每一笔都带着速度与韵律,一气呵成时,有酣畅淋漓之感。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如人与人的对话,或连绵,或呼应。在行书的世界里,我感受到心灵的放松,仿佛能与古人对话,体会他们挥毫时的心境,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奇妙体验。

姓名: 冯豪浚

学号 :202306230105

心得:我选择的是米元章的早期作品《方圆庵记》。米芾是行书入门比较好的一个选择,笔法丰富,结体跌宕多姿。一般来说,作品中对比关系的反差越大,作者的情绪表达就越强烈。米带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塑造了“米颠”的形象。米芾可谓是吃了“摇头丸”的王羲之,也从几张课徒稿谈谈米字的特点吧。第一,米字用笔的八面出锋,其实更多是强调行书中调锋的频率以及方式,如“风樯阵马,快剑斫阵”。八面并不是有具体的八个方向,而是作为圆柱体的毛笔,各个方向都可以利用笔棱去切入纸面。第二,米字的结构,字势也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多边形的外轮廓,统一中带变化的斜势,以及S型线形所构成的橄榄空白,左右倾侧“不作正局”,都极具个人特色。第三,手札中的章法更动人,无法复制的精彩,对于学习者而言可能更多的还是在用笔和结构上面下功夫。中轴线的左右摆动使得每个字更富有独特的姿态。临摹中找规律其实不妨为创作的最佳切入点,特别是面貌强烈的书风,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书写定能随势生发,游刃有余

姓名:冯曦

学号:202306230106

心得:苏轼的书法给人直观感就是丰腴,|极少看到枯笔和飞白,而是字字丰润。 结字扁平:| 与欧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横轻竖重:|这一点充分表明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在其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轻重错落:[苏轼的书法,| 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作为同时代的书法大家,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曾说:"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这表明苏轼的书法具有一种威严和不可抗拒的魅力,使得其他书法家都感到敬畏。

姓名:符玉娴

学号:202306230107

心得:随着一堂行书临创转换的课程落下帷幕,我仿佛从深邃的书法海洋中汲取了无尽的智慧。这是一段对行书艺术的深入探索,也是一次对自我书写能力的挑战与提升。行书,以其流畅的线条、灵动的结构和独特的韵味,一直吸引着我去深入学习。在这堂课程中,我深感行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外在的形态美,更在于其内在的韵律与精神内涵。然而,行书的书写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有扎实的楷书基础,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的生命力和情感。

回顾这堂课程,我深感自己在行书的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不仅掌握了行书的基本笔法和结构,也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书写之中。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书写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对某些字的笔画处理不够精细,对行书的韵味理解不够深刻等。通过这堂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写技能,也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的生命力和情感。这一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行书的艺术内涵和精神价值。

姓名:黄蜀粤

学号:202306230108

心得: 临创转换需要注重读帖和悟帖。临帖是手段,创作是目的。在临摹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似的层面,更要善于捕捉适合自己的元素,以期学以致用。通过对帖的深入研读和分析,我在创作中逐渐学会了如何把握字的姿态和整体布局,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多看、多交流、多练习是提高行书创作能力的关键。行书临创转换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感悟的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范本,注重读帖和悟帖,加强硬笔临摹训练,多读书学习古今优秀文化和书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书创作水平,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

姓名:江正飞

学号:202306230109

心得: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中,行书以其流畅自然、灵动多变的特点,深受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晋、唐、宋三个时期的行书,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晋代行书,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达到了一个高峰。王羲之的行书,笔法精妙,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唐代行书,颜真卿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行书作品如《祭侄文稿》,充满了悲愤激昂的情感。宋代行书,尚意书风兴起,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苏轼的行书,笔法丰腴跌宕,天真烂漫。

姓名:邝如莲

学号:202306230110

心得:心得体会:行书的临创转换是一个充满挑战与乐趣的过程。临帖是基础,在反复临习古人法帖时,我得以深入体会古人用笔的微妙处,如笔画的粗细变化、连带的节奏等。然而从临帖到创作是一个飞跃。开始创作时.常感觉难以摆脱临帖痕迹,生硬地拼凑。后来渐渐明白,要在理解古人结构、笔法规律之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风格。在布局上,需考虑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将临帖所学自然地运用到创作中,让创作既有古人神韵又有自己特色,还需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钻研。我不断在把握古人写行书的味道,但理解还浮于表面,还需多加临摹多加体会古人写字时的感觉和笔法。怎么处理好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连带时如何不出现细尖的东西扎眼但又十分行运流畅。

姓名:林怡铃

学号:202306230111

心得:在行书临床转换过程中,我有颇多体会。首先,要理解行书的流畅性与灵活性。书写时,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不能断,在临床书写中才能快速且美观地呈现。速度的把握很关键,不能因快而失了字的结构。

 

其次,简化笔画要适度。临床书写需高效,但不能让字难以辨认。同时,注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间分布,保持整体的和谐。从临摹到临床书写是个挑战,需要不断实践,让行书自然地融入日常书写,提高书写效率与质量。

姓名:刘晓阳

学号:202306230112

心得:书法艺术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晋唐与宋四家的行书则是这座山上熠熠生辉的明珠。在深入研习他们的字帖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的书法大家们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对话,收获了无尽的感悟。

  通过学习晋唐、宋四家的作品,我明白了要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书法创作中。无论是书写时的宁静、喜悦还是悲愤,都可以通过书法的线条、结构和整体的布局来传达。努力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像他们的经典之作一样,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姓名:刘祎淇

学号:202306230113

心得:行书,亦称“行楷”,是指由楷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它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既有楷书的笔致,又兼有草书的灵动。书体兼有行书和草书的特点,具有书写便捷、行笔流畅等特点。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是由楷书演化而来,因而与楷书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晋代行书以其精致和书卷气著称,唐代行书以其情感的直接表达和形式的自由著称,而宋代行书则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个性和艺术的自觉。三代行书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辉煌篇章。

名字:陆依莹                

学号:202306230114          

心得:在跟随文老师行书临创转换学习中,我对苏轼书法的体悟颇深。临帖时,苏轼行书的丰腴之态、偃笔的独特韵味,让我沉浸其中。每一笔都似有情感,字里行间尽显豁达。

临创转换时,我从苏轼作品中汲取了随性的精髓。在结构上,尝试像他那样疏密有致,虽不刻意求工,但追求天然之趣。学习其用笔的轻重缓急来展现节奏,要提取其中的共性,像笔法的规律、字势的平衡。创作时,将这些规律融入自己的理解,根据书写内容和情绪,灵活运用。例如,情绪激昂时,笔速加快,字的连笔增多,展现出一种张力;舒缓时,线条则更显沉稳。

姓名:路天伯

学号:202306230115

心得:这次行书临创转换课是从行书临摹到行书创作的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带领我们由古至今的学习了各个朝代的书家的行书,通过临摹来快速掌握各个书家的风格特征以及笔法的特点,并将不同朝代行书的风格特点进行比较,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字帖的精髓,也能让我们对于行书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从而更好的将笔法章法以及书家独特的特征加入到创作之中。最后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书家来完成创作。所以这次的行书临创转换课是给我们以后的行书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希望有了这次课的基础可以在以后的创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姓名:蒙慧琳

学号:202306230116

心得:姓名:蒙慧琳

学号:202306230116

心得:晋代行书以“尚韵"为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为王羲之和王献之。晋代行书的风格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魏晋时期,士人崇尚道教玄学,讲究清谈,这种思想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使晋代行书呈现出自然灵动、潇洒飘逸的特点。唐代行书在晋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雄浑豪迈的风格。唐代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的行书作品在结体、用笔上都更加注重气势和力量。唐代国力强盛,文化开放,书法艺术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风格。宋代行书则更加注重意趣和个性,代表人物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等。宋代行书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宋代文化高度发达,文人地位提高,书法艺术更加注重个人意趣和情感表达,形成了含蓄内敛、富有意趣的独特风格。

        综上所述,晋唐宋三个时期的行书书法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晋代行书尚韵,追求自然灵动;唐代行书雄浑豪迈,注重气势和力量;宋代行书注重意趣和个性,富有情感表达。这些不同的风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姓名:庞淋升

学号:202306230117

心得:书法课上,一笔一捺之间,时光悄然流逝,书法课是短的,短到一学期便结束了,书法课也是长的,她让我认识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亦就给我数之不尽的人生之理。

在学习期间,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对于书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见识,更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此次行书学习的机会,也尝试了集字创作,写的还不咋地 ,还需继续努力。感谢文老师在这四周耐心、专业的教导,让我在行书这一领域有所收获,拓宽我的知识面,深化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书法专业的学习永不停止,以老师们为榜样、以身边同学的勤奋为动力不断前进。希望自己日后可以保持热爱、坚守初心。

姓名:齐一凡  

学号:202306230118

心得:行书临创转换课,如一场心灵的书法之旅,令我收获颇丰。临摹时,我沉醉于经典碑帖,体会古人的用笔精妙,感受其风格神韵。从笔画的起承转合到字的间架结构,不断揣摩,似与古人对话。创作阶段则充满挑战,需将所学灵活运用。我努力把临摹中的技法与感悟融入,尝试不同的布局与表现形式。这一过程中,我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虽尚稚嫩,却也独具个性。此课程让我明白,临是根基,创是新枝,二者相辅相成。书法之路漫漫,我将继续探索,让笔下的行书绽放光彩。

姓名:石梦蝶

学号:202306230119

心得:行书的临创转化的课程,我们在文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四周有余,此次行书课程,重点解决的是行书的临摹问题,在临摹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碑帖风格进行创作。我们临写了解晋、唐、宋不同时期多种风格的行书,有豪放飘逸的,也有精细秀逸的。我更偏向于喜欢宋代的行书,其风格则更加注重意趣和个性的表达,宋代的行书强调书法的内涵和书写意趣,追求“意”的表达,如苏轼的书法理论中提出的“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


姓名:石展毓

学号:202306230120

心得:从行书的发展方向看,魏晋时期是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高潮时期,也是文人自由思想发展的朝代,继百家争鸣后出现的第二个书法高潮,二王的出现,更是为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发展的基调,在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描摹临本,更是涌现出像卫夫人,褚遂良等著名的书法家,而唐朝因在大唐盛世的社会背景下,更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思想,张旭在醉酒下的抒发则是热情澎湃的倾吐,对这个社会的积极的反馈。宋朝沿袭唐朝的书法风格,从而加以了解继打破成规成矩的束缚,因理学的尚意发展,更加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抒发,丑怪的,荒诞的,天真的书风,也印证了傅山所说的:“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四宁四毋也因此流传于世。所以,我们若将晋唐宋这三个时代串联起来,都分别反应了一个时代对书法的理解但在不同程度上又体现了书法在历史上的绵延不绝,滔滔不绝向前发展。

  

姓名:徐浩然

学号:202306230121

心得: 

在书法学习中,行书临创转换是一道关键的门槛。通过深入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心得。临摹是基石。精准临摹经典字帖,能让我深入感受行书的笔法、结构与神韵。比如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仔细体会其用笔的细腻变化,如起笔的轻盈、行笔的流畅与收笔的利落,结构上的疏密有致与错落相生。同时,不能仅追求形似,更要理解字里行间的行气连贯与整体。读帖也不可或缺。除了动手临摹,还要用心读帖,观察字帖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以及整体的布局谋篇。像米芾的作品,字势欹侧多变,行间相互穿插揖让,这种关系在创作时能使作品更具灵动性与整体性。尝试创作时,初期可进行集字创作。从临摹的字帖中选取合适的字组合成新的内容,这能帮助我初步建立创作自信,熟悉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协调性。随着能力提升,逐渐走向自由创作。此时,要敢于突破临摹的局限,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而是在传统根基上的创新,使作品既有古意又具新貌。

姓名:徐苑珠

学号:202306230122    

心得:在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米芾的笔法灵动多变,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让人在临摹中受益匪浅。通过不断练习,我逐渐掌握了米芾的书写技巧和风格特点,并在创作中进行转化运用。在转化过程中,我注重保留米芾的精髓,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意,力求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这次临创转化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和传承书法经典,需要用心去领悟和感受,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姓名:张智宣

学号:202306230123

心得:这次的行书临床转换课程,我主要对颜真卿进行了反复细致的临摹工作,一月中断断续续临摹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二帖不下数十次,其中临摹《争座位帖》缺失书写感时我会去参照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因为杨少师习颜鲁公是非常临摹到其精髓的,在此期间我认真体会了鲁公篆籀笔意,其楷书中的结体宽博在行书中也具有表现,其中《祭侄文稿》7次蘸墨,一枯到底的精神气韵实属令人震撼,我到现在对其内容中一段“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感慨尤为深刻!行气的摆动,“荼毒”二字将字组连接摆动中体会到鲁公实属悲痛欲绝!然而临摹也仅得其笔法及结字无法用其心境去书写出如此壮烈的作品!

  

姓名:钟倩芸

学号:202306230124

心得:        晋唐宋三朝,因其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书法在遵循传统的发展思想中融入了各时期政治,人文的因素形成不同风格思想的艺术。晋韵、唐法、宋意,这晋韵与宋意颇重于主观感受,而唐法则偏于客观的艺术技巧,作为对一个时代书风的评价,它虽过于笼统但却简明扼要。晋代的行书风格注重自然与神韵,唐代的行书风格则强调法度和个性,而宋代的行书风格则更加强调意趣和内涵的表达。这三个时期的行书风格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姓名:邹啟琳

学号:202306230125

心得:这个学期主要是学习了各个时期行书风格的不同表现,来让我们选择相关的书风来进行创作。

          我们学习王羲之的《丧乱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宋四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技法精湛,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引导我们领略行书的精髓。在临摹过程中,细致观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范本中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构,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墨色变化。通过反复观察,我们可以逐渐理解并掌握行书的用笔技巧和结体规律。在临摹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技法。这包括用笔的轻重缓急、结构的疏密有致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应尝试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其中,通过独特的用笔和结体方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我选择了黄庭坚的行书进行临摹和创作, 黄庭坚的行书作品众多,如《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等,都是临摹的佳选。黄庭坚的行书笔法独特,善于运用提按顿挫来追求线条的变化,常写出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长线条。因此,在临摹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笔法的练习。通过反复练习黄庭坚独特的笔法,如藏锋逆行、露锋直入等,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用笔能力。在创作时,我会特别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意境营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墨色的浓淡变化,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感。

阅读 8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