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江西省东北部,原属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在婺源和李秀成打了十二仗。1934年,和汉中归属陕西而非四川相同的原因,婺源从徽州划出归江西,当年此举遭到安徽各界和徽州地方一致反对,后日本侵华,搁置。1945年,日本战败,1947年,婺源复归安徽,1949年解放后,婺源再次被划归江西到了今天。
像不像那个跳脱的姑娘?其实很可惜,汉中作为秦岭南麓主产稻米之地,今天很多人主食是馒头;作为徽州六县最能代表徽派的婺源划给了江西,我相信再过300年,婺源一定不会有多少“徽”的印记了。文化的载体是人而非物,江西人和安徽人,真的差的太远了。
婺源最好的季节是春天的油菜花和深秋的秋色。我们选择了油菜花的季节来。整个婺源可以去的地方分散在方圆过百平方公里的地域,本承徽商的财富到今天,婺源乡村都比较富裕,随便一条村道都修的很好,自驾是最便利的。我们在整个婺源挑选了15个景点或者村庄去看一看。
第一站,理坑村(非李坑)。本来是个不收费的小村庄,也不在婺源五日12个景点联票之内。几个村子里的老人搬了一条板凳堵在路上收费,这种和发改委授权卖票性质不一样,属于有点“恶意”,我们就不惯着了,其实婺源这种乡村起码有二十个,不差这一个,就在路边飞了十分钟无人机。
这里要说一句,网上很多人认为自驾不去景点,不对的,中国人民很聪明,如果交钱的景点都不去,中国就没有几处可以去的地方了。你所拍的任何一张照片,你去的任何一处地方,都有无数人去过了,没有什么独特性(类似挑战幺妹峰的除外),旅行的目的是娱己,不是赌气,更不是哗众,你的生活旁人会看一眼,三秒即忘,不用刻意。
山坳里的理坑村(非李坑)全景。婺源多山,山中有河流的聚居地就成为一处村庄。有一个知识点要记住,徽商、闽商鼎鼎大名,不是他们多喜欢做生意,实际上当地山多地少,养不活这么多人口,迫不得已出门做生意,古代“士农工商”,商是最后一位,白居易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并不是在赞美经商这门行当(浮梁就是景德镇)。实际上商人的“商”,来自被周所灭的纣王的“殷商”,商朝的殷人被灭国,无处去,只好到处贩卖为生,所以生意人成为“商”人。世界范围内这样实际上被歧视而四处流浪以生意为生的,还有一拨人,犹太人。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徽州多文人,徽商出门挣了钱,仍然没有社会地位,有钱人又看不上工与农,又需要巴结官,所以把自家儿子培养成“士”就是理所当然的唯一选择。
离开理坑,往清华去,婺源旅游的“江湾看祠、汪口看埠、李坑看村、清华看桥”。我们去看婺源县清华村的彩虹桥。
今年早春冷,错过了武汉樱花,婺源油菜花正当时。
春江水暖、桃李盛开,还没到彩虹桥,就开始体会徽州的写意。记得当时走在河边想起一件事,俺觉得最好听的招式名字不是“降龙十八掌”什么的,而是“天山折梅手”。
清华彩虹桥,始建于南宋,八百多年,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古徽州著名地标之一。桥上有房檐能遮风避雨者,称为廊桥。
彩虹桥最大的特点是前尖后平,像个船,分解了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所以没有水泥钢筋的桥墩一直用到了今天。这种桥墩造型我们在后来徽州各处都有看到,并非清华彩虹桥这一处。
老电影《闪闪的红星》在这里取景,潘东子在这个桥头把盐化成水浸透棉袄,躲过了胡汉三的搜查。
潘东子也在这里划竹排顺流而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70年代生人应该记忆犹新。
彩虹桥对岸大概800米远的彩云寺。没人来,就两颗豆芽。寺院小,古旧但不算破败,门联上写“清华真佛地,婺源古洞天”。彩云寺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徽派建筑式样的佛教寺庙,这座庙其实是彩虹桥的因,彩虹桥是果。先有了庙,老和尚要过河,募款建桥,才有了桥。
下一站,严田小火车。严田村在徽饶古道上,徽州往东去杭州是徽杭古道,往南去上饶是徽饶古道。严田村口一石桥,绿豆芽去当了个道具。
村口的大樟树,立有一块牌子,“天下第一樟”。这棵樟树有一千多年的树龄,5、6个绿豆芽怕是都环抱不过来。
走进樟树十米范围,就能闻到强烈且独特的樟树气味,估计这棵大树周围没有蚊虫。当地人把樟树切片,5元一片卖给游客,拿回家放衣柜里驱虫。
村口,甲路油纸伞坊。婺源甲路村的油纸伞,国家非遗,明清时期徽商重要的交易货品。
婺源多山,油菜花期在山下和山上并不一样,最高处篁岭的油菜花大概比山脚要晚10-15天。
过了这座板凳桥就到了小火车站,板凳桥是婺源各个村子最常见的公用设施,木头搭建,没有围栏,足够宽,经常夏天发大水会冲垮板凳桥,没关系,村民们来年又会把它建起来。
严田小火车。我们是非节假日来的,人不多,车厢半满,据说节假日,要排队1、2个小时。
出门在外,不用太老实。可以和小火车站台上那个小伙子打个商量,先打开站台门上小火车,在其他游客没有上车以前,趁着车厢是空的,抓紧拍几张人像。
开往春天的小火车。
火车准时发车,抓拍。
经过的花田也不全是金黄色油菜花,花花绿绿栽种了其他品种。
不是油菜花时节,这个小火车没啥意思。
据说2023年以前火车全程是40分钟,后来游客太多,火车削减了行程,只有25分钟了。
明显是电气化列车,不过为了营造氛围感,车头时不时冒点蒸汽。
说过了,婺源很多村子都是小景点,2个小时完事,离开小火车,去菊径村,路上随处徽派建筑。
花田里两个老人家。
婺源.菊径村,不用进村,公路边观景台是拍菊径村这个回头弯唯一的机位,独特且漂亮,这也是菊径村全貌。友情提醒,24mm镜头是全画幅刚好拍完全村水道的极限,焦距再长一点都不行了。
拉长镜头。
继续向婺源地界最边上,去石城。春天来石城是不当季的,几乎没人,石城应该深秋来。因为这里有整个江南最大片的红枫树原始聚落,深秋时节,红枫树的叶子全部变成红色,非常漂亮。
因为不当季,没有游客,门票都没人收,我们顺着山路爬上山顶,下边就是石城村,夹杂在白房子里的那些大树都是红枫树,秋天全部会变红。
偶遇一只橘猫,也许好久没人路过了,没人和它玩,橘猫一直跟着我。
排排坐,吃果果。
蹲下来,虚化菜花后面的晒秋台。不知道橘猫眼睛里是不是也这样,我想应该差不多,毕竟咱俩的角度也差不多嘛,你那个眼睛的光圈还更大一些。
村子里最大的一棵红枫树,不敢想象,秋天它全变红会是怎样的光景。
婺源第三日,一大早去樟村。樟村就是漳江流过的村子,有整个婺源最漂亮最长的板凳桥,到了樟江边,遍寻不着,然后碰见了这条狗狗和洗衣服的大娘。她们说,去年的板凳桥如约在夏天被大水冲垮, 但是不知为何,村里今年没有建新桥。
垂头丧气出村去,路边农户外墙壁上往年这座板凳桥的影像。怎么能不建呢?不是说好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么?你们今年都不用过漳江那边去的么?
开车去思溪延村。思溪延村其实是紧邻的两个村子,思溪村和延村。思溪村里看见一栋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老宅,近代以来,徽州一府六县人才辈出,胡适、陶行知......当然,上一届大领导,也是绩溪人。
有人住的房子和没人住的房子,精神头都不一样。
随便在村子里瞎逛,村子里没有多少人。
磨出包浆的篮子,春天里绿的生机勃勃的花花草草。
油菜花地里的马头墙。我已经审美疲劳,绿豆芽仍然乐此不疲。旅行中我们两个人还是有一种争吵的,经常是她叫我拍这拍那,我觉得已经拍的很够了。回家整理照片又会产生另一种矛盾,我觉得照片有几张代表就可以了,她这张也要留那张也要留,俺当年申请的百度网盘是2000G,已经放了1000G了,这中国才走完一半呢。
文昌阁前作画的两个小姑娘。
一路走来都是作画的小孩子,我留心看过,绝大多数都在插科打诨消磨时间,认真干活的没几个,这个男娃儿还行。
整个思溪村全貌。
延村。公路在山上,延村在山下清溪水畔,村子专门在山上修了个观景台。
婺源东线篁岭、江湾人潮如涌,西线延村、樟村这些地方即使在油菜花季节的旺季也没多少人,那些在东线为拍一座板凳桥苦苦排队的小姑娘们,都有车,开个30公里到这些村里来嘛,一座板凳桥,一个小娘子,随便怎么拍的。
绿豆芽昂首阔步去花田。
粉墙黛瓦、黑白相间,一系红绸漂绿水。
整个思溪延村是婺源徽商集中的一个村子,很多人经商。在一栋门楼前还读到了这样一段描述,“宅子主人世代经商在外,村里田亩常年雇人打理”。
商人有了钱,养儿子考秀才,然后就是在宅子里打磨木构,这些老宅子当年的修建时间动辄十年起步。
明清两代,特别是明代,商人地位很低,家里修宅子大门都不能向正南开,煌煌大气那就是僭越,所以只好精雕细琢,在木头上下功夫。
正经的徽派建筑天井,位于正堂和门厅之间。精心设计的天井,采光、排水、蓄水、通风、调温。
天井正下方,百年前带排水孔的青石板。下雨时候,涓涓雨水从天井而下,汇集浅浅的一滩,绝不会溢出石沿。大户人家天井象征意义极强,比如这家明显是商人家庭的天井边写着这天井的作用:四水归堂、招财进宝、天降洪福、财不外流。仔细想想天井和其下排水环节,是不是有点道理。
百多年了,依然精美。
留心就会注意到这些徽商大宅,石雕并不大气,木雕却是极品,应该就是社会地位所致。
道光皇帝御赐的鎏金牌匾,“七叶衍祥”。表彰这家老太太九十岁,七代五世同堂不分家。
最上层小小的一个栏杆走廊,古徽州民居有名的“美人靠”。当年裹脚小姐从不出门,只好在这里看天看地看寂寞。
中国儒学到了宋明清女子裹脚的时候,臭且长且僵,鲁迅、傅斯年、孙中山毕生深恶之,当今世道为其招魂者,先裹其妻女。其实朱熹也是地道的徽州人,不愿提其名,存天理灭人欲的朱某某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妻妾成群,shit。
一群特定的人,不论他们出身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只要他们获得了统治阶级的身份,就必然不会在整体上和被统治阶级站在一起,即使有时候会为被统治阶级考虑一二,也是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这是被历史无数次证明的真理,就像统治阶级总是占少数,被统治阶级总是占多数一样,不言自明,颠扑不破。历史的脉络就是人性的脉络,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相往往是简单的,云山雾罩,佶屈聱牙难以理解,补丁打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往往是谎言,为了欺骗或者收割韭菜。
下一站,月亮湾。本来是个免费景点,正在大兴土木,将大门和停车场修在了能够看见弯弯的两公里以外。今年没修好,暂时不收费,看这个架势,明年肯定要收费了,起步价估计50元。
就是这么个月亮弯弯的水道,看起来好像不算出彩,其实是高度不够。
无人机升起来,有特色。两公里之外收钱,也是特色,不过现在都这样,见怪不怪。
第三日住宿地,李坑。据说婺源看村最好的地方,我就觉着人多,闹腾。
李坑村规模明显大,溪水不是从村边过而是从村子中间穿行。
好处也很明显。思溪延村、樟村这些村庄基本只留下了老房子,住的人少,李坑村因为旅游业发达,当地人依然很多居住在村里。
游客熙熙攘攘,让各种祖业后继有人。
“炒青”是用手的,不是用锅铲。
当今大领导前两年光顾了这家酒铺,卖酒的小姑娘说那天给大领导讲解的就是她舅舅。我们就买了一瓶,当天晚饭下了本地的荷花鱼,口感还行,指酒,不是指鱼。
远景抖音小娘子,近景下酒荷花鱼。
继续逛李坑,人太多,往没人的小巷去。
老师在指点作业。
李坑后面有座小山,可以爬上去,看看下面的村庄。
街边两侧民居和主街相连的青石板,婺源李坑的标志。婺源第三日,夜宿李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