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是由三首极具韵味的小诗构成的组诗。我在上这首诗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要是逐句解释诗句很可能破坏这幅“诗之水墨画”的意境,若是关注意境过多, 又很难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昨天有幸观摩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童年的水墨画》。薛老师的课让我有拨云见日之感。课堂上,在孩子们熟读文本之后,薛老师教孩子们用“划句子”、 “想画面”、“说意思”这层层递进的三步来读懂第一首诗。
第一步“划句子”,是让学生们划出诗中哪些句子是孩子的。其实诗中大部分的内容孩子们是能够理解的, 只是文中诗的语言像笼罩着薄纱的珍珠项链,朦胧而又零碎,让人乍一看不明所以。其实这首诗是有实处的,就是那一个个鲜活的孩童。薛老师让学生们找出诗中写孩子的句子就让学生们有了抓住这首诗内在的抓手。经过这一环节,孩子们知道了第一首“溪边”写的就是孩子们在溪边钓鱼的情景。
第二步“想画面”,即通过这些句子你看到怎样的情景。这也是本课的第二个课后习题。水墨画用简约的笔触写意引发丰富的想象,诗以精炼的语言让我们假想连篇。学生们说:“我仿佛看到小朋友的倒影被溪水染绿了。”学生们又说:“一条鱼儿从水里蹦到了草地上,孩子们高兴极了。”三年级的孩子们语言略显稚嫩,但都大致讲出了自己通过诗歌看到景象。薛老师的“想画面”不仅让孩子们透过零散的笔墨看到了更为丰富的画面,更为孩子们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可行的办法。
第三步“说意思”说说小孩子们在干什么,将这四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在现代诗和短文的对比朗读中我们看到了串联珍珠的那条线--“快乐"。
第一首小诗的学习告一段落。随后孩子们用这三步法自主学习了“江上”和“林中”两首小诗。接着诗与文的对比读出来了。我们平时会这样说:碧绿的溪水静静地流淌。诗人是这样写的: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我们会说:小朋友们一动不动地钓着鱼。诗人会这样写:钓笔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孩子们感受到了诗的简练、含蓄、节奏、富有韵味……至此孩子们理解了感受了诗歌文本的魅力。
最后薛老师展示出了本组另外三首小诗,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也让人体会到更多童年的快乐。而这节课也在这快乐中结束了,而我们学习的路还在继续,而且会一直继续。
作者:吴平
审核:尹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