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抚翠木,教研踏歌行。为了引导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推进教与学方式改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更加有效的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2024年5月17日下午,自治区乡村教学名师郭丽宏工作室发挥带动、辐射、引领功能,开展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主题研修活动。
🌼🌼聚焦“真”问题“真”研模式🌼🌼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这一问题成为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工作室聚焦“真”问题,经历“备—研—磨—卷—展”的教研过程,发挥工作室团队“群智”,形成了两节“老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为我们授课的是名师工作室成员、利通区第十二小学的吴莉老师,执教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画正多边形》。吴老师借助微课,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实现了“教”的多元化与“学”的个性化。课前、课中、课后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贯穿整个课堂。并引导学生分析画图步骤、运用逻辑推理等,这与新课标倡导的“计算思维”培养不谋而合。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利通区第十二小学的郭丽宏校长运用本校“342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为工作室成员及线下教师提供了完整、有效的示范课。她执教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利用绘制的图形制作动画》。郭校长以“红绿灯”为例,运用“问题分析—明确原理—迁移运用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延学,让学生通过动作感知、实际操作体验逐帧动画的制作技能、感知科技原理、运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学会学习。这一过程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倡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课后,郭校长运用了评价量表,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还注重他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符合实际的、能够表达思想、表达生活的数字化作品。这种评价方式既检验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也促进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反思和改进,实现了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统一,让每一位听课的成员感受到“教—学—评一致性”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归于算法(教什么),始于算理(如何教)的教学方法;始于目标、终于目标的教学评作一体化的整体教学模式,为信息科技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名师工作室成员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聚焦“真”情境“真”研教法🍀🍀
名师工作室成员、利通街第二小学孙晓婷老师对郭校长执教的《利用绘制的图形制作动画》这一课从三维视角说教材、立足素养设目标、教学相长寻策略、以生为本说学程、任务驱动用资源、梳理归纳理板书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细致而引人深思。
中心发言人、名师工作室主成员:第九中学关凤霞老师、第十七小学杨雯老师、金银滩中心学校白秉衡老师分别进行点评。三位教师结合两节课例,就进一步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两节课将“教-学-评一致性”融入到信息科技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元评价和知识迁移,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新课标的实例,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聚焦新课标“真”研新理念🌺🌺
自治区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郭丽宏结合活动主题做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微讲座。她从工作室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的层面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专业引领,效果很赞,让成员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利通区教研室信息科技教研员吴常青老师就本次活动做了专业引领。吴老师从“一老三新”即“老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的角度充分肯定了工作室本次活动的辐射效果。详细的为我们分析了“教-学-评一体化”的优缺点,并指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要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观察、讨论、反馈和自我评估等,这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审视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并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使得教学目的更加清晰,评价过程更有针对性。
“学”无止境,“研”绵不断。本次“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更好的立足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立足新课标和学生发展,以名师的引领为努力方向,以课标、教参为指导,在教育的大舞台上,坚守着教研的道路。在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斩风破浪,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向着更高的目标勇毅前行!
摄影:名师工作室成员
编辑:万乐
审核:郭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