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呵护心灵成长
 —交城县南街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交城县南街幼儿园
创建于05-17
阅读 32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6岁是儿童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抓住儿童期心理教育的黄金阶段,科学的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那怎样在幼儿时期关注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呢?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可以怎样做?

儿童心理健康六个标准

01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02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孩子,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03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0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孩子,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05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地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

06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识别

咬指甲、吮手指

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长期吮手指可影响牙齿、牙龈及下颌发育,导致下颌前突、齿列不齐,妨碍咀嚼。      

        形成原因:孩子爱咬东西,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敌对情绪等,根源可能是被关注不够、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遭到指责训斥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成为激发性刺激因素。

口吃

一般情况下,幼儿期的孩子词汇量增长和丰富的最快,3岁的孩子词汇量可以达到1000个左右,到6岁时会达到3000个左右,口语表达能力也到了关键期,这个时候是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时期。但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口吃的孩子。    

      形成原因:遗传、模仿、突然刺激,成人要求过急,孩子发音或吐字不准时,成人急于矫正而经常打断孩子说话,心里产生压力,一说话就紧张,害怕说错。

孤独症

具体表现:语言发育迟缓,没有依恋行为,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没有很大的差别,对集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但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也有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表现。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形成原因: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最新研究的结果趋向于“多因素致病”说。

鸵鸟行为

鸵鸟行为表现:胆小、犹豫、遇到困难就躲避等退缩行为。

形成原因:先天适应能力差,不愿接触人,勉强适应时很难而缓慢,不爱活动;后天抚育不当,过分溺爱、照顾,孩子难以适应时就会采取逃避方式;遭遇重大心理创伤或精神刺激后产生退缩逃避行为。

多动症

多动症也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具体表现:活动多、小动作多、注意力不稳定、情绪不稳定、冲动、做事不分场合、不计后果、学习困难等。    

形成原因:在注意力形成的婴幼儿时期,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专注力的形成;由于年龄原因孩子的注意转移能力差,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成人的要求与孩子的能力之间差异太大都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东西等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      

形成原因:欲望得不到满足;模仿(电视、父母、其他小朋友)。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原则

1.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2.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规则

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4.新的学习经验

从出生起,孩子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疏导

1.亲近孩子

多与孩子身体接触:抚摸、一个拥抱、牵手、一个亲吻,都能给孩子传递安全感,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抚慰。

2.陪伴孩子

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全身心陪伴孩子做他喜欢的游戏,讲个故事,一起玩耍,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孩子一下就会开心起来了。

3.开展英雄教育游戏

通过“学做医生”“学做志愿者”“躲猫猫”等,培养孩子大胆、勇敢的品质。

4.及时排解孩子情绪

如果孩子的情绪较为压抑、郁闷,此时不要去压制他,可以通过“说说心里话、绘画、手工”等方式来疏导,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话,宣泄心中不良的情绪。

5.情景转移

通过分享绘本故事、诗词诵读、儿歌等来舒缓紧张的情绪。绘本故事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激发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可以使孩子的心灵得到舒展,愉悦心情。

教育方法

1.鼓励法

孩子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的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此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孩子心灵的工具。因此,和孩子谈话时要试探、反问、发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讲故事法

孩子都爱听故事,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试,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4.兴趣引导法

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展其他兴趣和爱好。

5.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需要宽容。

亲子陪伴

家人的陪伴可以增强与孩子的连结,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

(一)亲子阅读 

绘本阅读小提示:您可以在睡前抽出20分钟,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下,陪伴孩子进行阅读效果最佳哦!

(二)亲子聊天室

家长们在下班回家后,预留出时间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在家一天的生活趣事,这样一来家长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更进一步增进与孩子间的情感联结。

(三)自主安排活动,规律生活作息

合理的活动安排和作息习惯有利于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家长们需要想出一个好办法:引导孩子制定“居家一日计划”。家长们与小朋友讨论安排哪些活动,并安排每项活动进行的时间点和时长,最后引导孩子将居家的一日生活作息计划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严格的遵守。

(四)鼓励自我服务,激发成就感

家人的陪伴可以增强与孩子的连结,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家长们应积极鼓励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引导孩子自我服务。小到叠衣服晾晒衣物,大到打扫卫生、做一些好吃的美食等,并给予孩子一些鼓励与肯定。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分散了孩子一部分的焦虑情绪,也能够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还会继续不断地探索前进,积累经验,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细,真正的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生活,让我们家园携手,一起用心浇灌、用心培养、静待花开!

阅读 32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