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课堂上熠熠生辉

小荷才露尖尖角
创建于05-17
阅读 2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是老师们经常谈及的一个话题,也是老师们在专业成长中最困惑的一个问题。面临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和交流学习,不但没能解决这一问题,反而有更多的老师越来越困惑了,甚至有些老师发现,越是学习越不知道该如何上课了。

       首先,一堂好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目标源自于课程目标。2017版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强调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本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其次,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要素。

       生物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不仅学习的主体——学生和主导者——教师都是鲜活的生命。而且学习的对象——生物也是具有生命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知识背景、认知能力、性格爱好等,因此同一堂课,不同学生的理解是不同的,收获也不同;同一堂课,不同的老师也往往会有不同的设计和授课效果。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是新陈代谢,是生长发育,是遗传与进化。这些生命现象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成长和完善。这些就要求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要通过教授者的生命影响学习者的生命,使学习者理解更多更复杂的生命现象,从中获得生物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启迪人生,终身学习。生物课要上出“有生命”的课,才能实现“育人”的终极目标。

      如何将生物课上出“有生命的”课,让不同的生命在课堂上熠熠生辉呢?

       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且学有所获。问题层次可分为基础问题和深层追问、变式训练。用问题搭起师生间和生生间思维的桥梁,在教学活动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作为学习主导者的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注意力、回答中出现的错误、课堂生成的思路方法。关注的技术主要有眼神交流、倾听和及时准确评价等。

       以学生为本,生活即学习,生活即教育。生物学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经验,又能感悟现实生活,更能启迪人生,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好生物科学史资源,用科学家精神感染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即可用,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倡质疑,鼓励批判性思维,通过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适应未来的生活。

       生命需要爱与温暖,才能保证酶的活性;生命需要能量,才能推动物质的转化;生命需要不断进化,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教育必然是生命的教育。好的课堂,能让人感受到教师的眼中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生命,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而不是败谢的生命。

阅读 2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