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来到,该病毒的“姐妹”“疱疹性咽颊炎”也悄然来袭。
手足口病(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都是7岁以下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典型轻度但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确实令人害怕!
这两种疾病有共同点,也有区别,下面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病原体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肠病毒71型引起。特别是肠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更有可能引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等。
疱疹性咽峡炎:
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基本一样,都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呼吸道飞沫从人与人之间传播,还有个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当幼儿的手接触到了感染的大便,手再接触到嘴巴时,就传播了这种病毒。
所以这些疾病在幼儿密集处尤为常见,因为幼儿之间接触和“分享”细菌的频率较高,特别是在上厕所后没有及时洗手。
潜伏期
手足口病: 3-7天
疱疹性咽峡炎: 3-6天
说法不一,两者其实差不多,在此期间,幼儿会传播病毒,但没有任何生病迹象。
症状对比
手足口病:
病发初期通常会出现发烧、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咙痛;发烧1-2天后,口腔会出现疼痛的水疱,这些水疱一开始是细小的红点,然后会形成溃疡;溃疡通常位于舌头、牙龈以及口腔的两腮内侧。手掌、脚掌,甚至臀部或生殖器也会出现红疹;手足口病的幼儿也可能没有任何病征,或只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等。
疱疹性咽峡炎:
突然的高烧,伴有咽红、食欲不振的情况;喉咙或口腔中出现细小而疼痛的水疱,包括面颊,舌头和牙龈也可能有;这些小泡会很快爆开形成溃疡,这些溃疡非常小,宽度只有约2-4毫米,会非常疼痛,导致幼儿吞咽困难而拒绝饮食。
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
大部份病症轻微的患者会在7-10天内自愈;目前并没有药物治疗手足口病,没有证据证明抗病毒药物、中成药、抗生素对治愈此病有效果,反而可能延长病程,加重病情。幼儿更需要的是家长的用心照顾和陪伴。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幼儿会在一个星期内自愈;同手足口病一样,目前也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但需根据幼儿病情及时就诊。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确诊手足口病法定隔离是2周,疱疹性咽峡炎隔离时间与手足口病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所以建议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如何预防这两种疾病?
虽然没办法完全防止幼儿得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但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1.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如厕后;
2.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盖口鼻,将污染的纸巾扔进有盖的垃圾箱里,并彻底洗净双手;
3.经常清洁和消毒家具、玩具和共用物品;
4.在病毒高发期间,应该避免去幼儿园、课外班、儿童乐园等孩童密集区;
5.避免与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如亲吻和拥抱。
6.避免与病毒携带者分享餐具和玩具。
传染病高发期,老师们和家长们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希望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为幼儿身心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