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本意是指那些性情暴躁、行为失控,对马群造成伤害的马。这个词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无视规则、对社会和集体产生负面影响的人。在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途上,习近平国家主席反复用“害群之马”来形容那些抛弃原则、违规违法的党员和干部,强调必须将他们“果断清除”并实现“常态化清除”,彰显了我党对腐败行为采取零容忍立场,坚持自我革新。
善于消除祸害的人,会深入探究其根本原因。近期揭露的若干典型案例揭示,腐败现象常常源于一些害群之马,甚至是那些居于领导地位的人物,他们开始滥用公共权力。若对不良分子不立即进行有效的遏制,那么这些害群之马将得到默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正常成员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长此以往,最终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不良分子逐渐驱逐掉优秀分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为核心,秉承“宁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责任感,对众多不良分子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清除,使得党的建设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党的风气和政绩显著提升。然而,我们必须明确意识到,目前的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艰巨和复杂的形势。滋生腐败问题的根基和条件尚未被彻底消除,那些害群之马还未被完全清除,而新的腐败现象仍在不断出现。例如,有些党员和干部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漠视态度,存在着所谓的“七个有之”问题。某些官员受到追求表面成绩的强烈欲望驱使,导致他们采取欺骗和虚伪的手段,表现在表面上顺从而私下里违背。某些人沉溺于安逸,忘却了本应铭记的事务,他们迷恋奢华的享受,追求昂贵的骏马和华丽的衣饰,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娱乐生活。某些人换上“新外衣”,热衷于推行新型的腐败行为以及隐秘的腐败现象。例如,有些纪检监察人员竟敢借权力或影响之便,自行其是,对案件区别对待,有的甚至敢于泄露机密,办理涉及私人情感、关系或金钱的案件,结果导致他们自食恶果,陷入困境。所有这些情况均清晰地指出,反腐败的斗争绝不能有任何退缩、放松或怜悯的念头,对于那些破坏团队的害群之马,必须坚决去除,绝不能让他们继续危害集体。
治愈疾病的高手,必先断其病根。剔除弊端,防范后患,亟需共同推动“三不腐”策略,持续加强根本性与治理体系的融合。首先,需要对腐败行为实施持续的高压打击,以警示那些无所畏惧的人。针对党员及公务员队伍中那些损害集体利益的个体,不论其身份地位高低,一旦发现问题,必须严加惩处,绝不姑息。要让腐败元素无处遁形,确保队伍的纯洁性。不断巩固和加强防止腐败的严肃氛围,促使那些深陷腐败泥潭的人及时止步,控制住腐败现象扩散的趋势。二是制度约束下的公权力。通过案例驱动的改革和治理,实现每查处一起案件,就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从而构建起查办腐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增进治理的积极循环机制。优化权力的分配与监管体系,采取全程管理的策略,在各个阶段建立防火墙和严格规范,利用大数据增强监管效能,加固防止腐败的防线。强化对关键少数的严格限制,紧密关注高层领导和领导班子,重点监督作为治吏之吏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防止不良之徒成为恶劣群体的领头人。三是着重提升教育和培训,既包括积极向上的教导,也包括揭示错误后果的警示,目的是让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能够及时醒悟,停止错误行为。那些不断被禁止但仍然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思想的“关键控制”存在缺陷。因而,重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固基础,根除思想中腐败问题滋生的根基,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应当把握进行党纪学习的机会,有效利用纪律这一管党治党的“戒尺”,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党纪、理解党纪、明确党纪、遵守党纪,进一步培养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性。结合创新手段和措施,实施积极引导与警示威慑的策略,延续党的辉煌历史和良好风气,激励众多党员、干部追求高远理想,将权力滥用、贪污腐败视为莫大羞辱,并自觉培养“不愿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