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如风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思维型科学课堂教学实践——记陈建秋名师工作室送教三胞树人小学

创建于2024-05-17 阅读240

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我区教师教学相互交流和同步发展,陈建秋名师工作室于2024年5月16日前往三胞树人小学开展了以“思维型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的“名师有约”送教活动。

工作室成员陈建秋、刘聪、汤雅雅、陈子静、雷伟丽、钟婷婷、陈华佩、朱敏和三胞树人小学的老师们一起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内容包括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专题讲座等。

精彩课堂

1.刘聪《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第一堂课是碧湖小学刘聪老师和三胞树人小学502班学生一起合作的《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刘老师身穿厨师服,头戴厨师帽,一出场就让学生眼前一亮。刘老师还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厨房用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课一开始,刘老师采用直播“水煮大虾”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了物质的各种变化,通过交流研讨,学生认识到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有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为后面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然后,利用酒精炉、铝锅等厨具,让学生亲历“煮蛋花汤”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丰富多彩的物质变化。这样的活动,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物质与变化的特点,进而提升学生对概念理解和迁移应用。

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兴致盎然,不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还品尝到科学课的独特“滋味”。

2.汤雅雅:《产生气体的变化》

鉴于两节课教学内容的承接性,第二堂课由汤雅雅老师执教《产生气体的变化》,学生仍然是502班。

汤老师由充气鞭炮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探索厨房中的哪两种物质混合会产生气体。

通过实践,学生很快锁定了小苏打和白醋。汤老师引导学生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通过看、闻、听、摸等多种方式观察物质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利用优化的实验装置研究这种气体的特点。

最后,学生通过阅读拓展资料,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应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讲座

正高级教师、丽水市教学名师陈建秋老师与大家分享的讲座为《思维型课堂中探究和研讨活动的有效组织》。陈老师指出,当前我们的科学教学存在着“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的现象,也就是说局限在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大部分教师将科学探究看作提供现象解释的手段,大多数学生专注于探究过程中的操作。

之后,陈老师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就如何在探究和研讨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提出了精彩见解。比如,在探究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问题限定的范围内积极思维,充分利用有关条件,主动收集和处理证据,提出初步的解释。在研讨环节,学生可以根据本组的研究情况,如实向全班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公布收集到的证据,介绍自己的解释,学生间可进行讨论,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质疑,被质疑者可进行答辩。

教研共生

思维碰撞出火花,对话交流启智慧。活动最后,现场听课的老师们结合听课收获,从新课标理念、小学科学要素的落实等角度展开交流、研讨,在思维的碰撞中,丰富学科复习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师者如光,虽微致远,老师们以听促评,以研促教。

知无涯,学无尽,送教领航,互学共进。此次活动进一步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构建了有效教研平台,从而辐射工作室的研究成果,老师们收获满满,期待下一场精彩的学习之旅。

图片|陈子静

文字|朱敏

阅读 2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