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 小芳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实践重知行,研讨助成长

创建于05-17 阅读2042

  为了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学习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正确把握核心素养导向,2024年5月16日下午“名思教研”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以"真情境"识真实世界为主题,邀请罗鸣亮、沈勇、徐铭侃三位名师,带来了精彩的课例展示。

课例一:《图形分类》

  《图形分类》是由福建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罗鸣亮老师执教,罗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将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罗老师低身、弯腰的动作和疑惑的眼神,充分地让孩子主动质疑、思考。

  在让学生尝试分类和汇报的环节中,罗老师精心设计了看似与本节课无关却有针对性的对话,逐步引导学生们思考“你是怎么分类的”“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追问学习行为背后的数学真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辨、验证、说理,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课后,罗老师分享了专题报告《从“喂食”到“觅食”——“图形分类”十年后再执教思考》。行动会改变人的一生,移动会改变图形的名称。罗鸣亮老师曾靠“一个信封”征服大家,在十五分钟里实现“喂食”教学,但教学仅仅是与优生的一场较量吗?一年级学生借助刻度尺进行计算,使得罗鸣亮老师有了新的思考。十年后再执教,罗鸣亮老师有了新的思考。走得慢的人也能走到终点,土办法、笨办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填鸭式的“讲堂”终将被舍弃,从知识本位回归素养本位,引领学生进入“觅食”的“学堂”,走在教学前沿。

课例二:《数说中国天眼》

  《数说中国天眼》由四川特级教师沈勇老师执教。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是学生的教材。沈老师把生活中的素材当做教材,挖掘了中国天眼中的数学元素,通过对500米,1毫米和137亿光年3个数据的解读,让学生感受到天眼的“伟大”、“奇妙”、“坚强”,体会到中国科技的进步,同时也被科学家南仁东的坚韧和对科学的执著所打动,彰显了综合实践的独特育人价值。

  沈勇老师在与李惠萍老师的深度研课与对话中提到,这节课真正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感悟人类这个物种的渺小与伟大,突破狭窄的“考试排名”“迷信权威”等认知,做到“把数学课上成儿童喜欢的样子”。

课例三:《冠军是谁》

  《冠军是谁——运动场上的"较量"》是由广东特级教师徐铭侃老师执教,课堂上他让学生在五年级足球比赛中了解单循环赛制下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面对新课标,最热的词就是核心素养。我们通常把核心素养看得过于抽象,核心素养应该变成可学可教的。徐老师提出,我们在做课的设计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往前迈一小步,把设计指向核心。在教研活动中,也应该把核心素养写到教学目标里,做到手中有尺课标引,心中有度教研行。

       各位名师充满智慧的课堂异彩纷呈,示范与引领深入人心,让我们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内容和修改目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提供明确的方向。愿我们能够不断前行,不断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朱筱蓓、张红娟

拍照:马艳香、黄彩雯

编辑:廖淑清、陈秀芳

审核:王献花

阅读 20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