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 ,课堂提质增效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基础和保障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交流共享 ,5月16~17日 天津市滨海新区小学“双减提质”和“科研培育”项目教学成果展示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为中心”课堂建设展示交流培训会——“京津冀蒙晋 ”滨城讲堂2024(第四季)活动 在天津塘沽三中心小学如期举行 。
活动主题是:学为中心提素养,课程思政助成长
5月16日下午,伴随着三节“学为中心”的展示课以及专家老师的点评,让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是怡成小学的朱雅琪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语文《两茎灯草》一课,朱老师先抛出问题:什么是监生,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再结合文本与情境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通过细节描述主人公的性格,感知人物形象的特点,重点领悟动作、神态描写的手法。之后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能列出事例,学会习作的表达手法!
接着是大港西苑小学的翟丽瑶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四年级语文《绿》,她围绕“语言独特”这一特征对作者艾青巧妙的表达方式进行梳理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艾青语言之独到。翟老师从多个维度拓展这首诗歌的意蕴,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式,"自学﹣互学﹣问学"三学联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生成,在“学为中心”赋权视角下诗意课堂,以真思维、真问题、真拓展、真思政,来成就学科之韵、课堂之美、学习之丰、生活之雅,生成诗意课堂新样态,真正体现“真”的落实!
最后是大港第二小学董玥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六年级语文课例《十六年前的回忆》。紧扣"学为中心"的课堂突出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究,教师营造以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境对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为抓手,通过关键词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学生通过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感受到李大钊的优秀品质,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董老师从文本入手,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点进行渗透,本篇课文李大钊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临危不惧、从容淡定、关爱家人的优秀品质时刻感染着学生。学生由此扩展,了解到更多革命英雄的事迹,致敬英雄的情感油然而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自觉传承革命文化的意识。
然后是马艳玲老师精准地为三节展示课进行点评,她提到“学为中心”的课堂一定要真实,把“真”好好地落实就是好的课堂。同时还提到了老师们在做课中的一些小细节值得表扬,让在场的教师们收获满满。
相信老师们通过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这些“学为中心”的展示课,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