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要传承经典、弘扬国粹,培养学生艺术素能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山西人的戏曲人生”为主题宣讲,走进新道街小学四年七班,使学生在学习中华戏曲文化的知识、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戏曲真国粹,48种传统剧种你听过几种?
山西是“戏曲之乡”,地方戏剧源远流长。山西戏曲艺术,除了悠远深厚的历史渊源、举世瞩目的作家、古朴珍美的出土文物外,她品类繁多的戏曲剧种,也居于全国首位。山西地方剧种多达54个,占全国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山西四大梆子是指山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中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一脉桕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宗。
一脉桕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宗。上党梆子,起源于素有深厚戏曲传统的古上党郡泽、潞二州,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融汇从山西西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这四大梆子都是群众基础较广的山西戏剧剧种。
最早流传于晋南临猗、万荣、运城一带的锣鼓杂戏及晋北五台、应县、山阴、宁武、朔县、岢岚、五寨一带的赛戏和山西东南部长子、平顺等地的队戏,对于山西省戏剧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戏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伴奏只用大鼓、大锣等打击乐器。
接下来为同学们介绍了“牛王庙戏台”的地理位置与所处时代,牛王庙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发生大地震,牛王庙戏台被损坏,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明、清两代屡有修茸。
为何中国寺庙前多有戏台,传统中国的信仰,敬拜神明的时候,希望直接借助神灵的力量。所以,戏台是为了还愿或酬神。
最后为同学们讲解一下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多为牛皮和驴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发展于唐,兴盛于宋。它最初是由民间艺人利用光影原理,将雕刻精美的皮影人物在幕布背后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皮影戏在中国各地流传甚广,尤其在北方地区尤为盛行。
戏曲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此次宣讲,学生们了解戏曲文化所蕴藏的“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学修养,加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