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国际劳动节

Ying.
创建于2024-05-16
阅读 2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五一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International Labour Day;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时间为5月1日(某些国家为其他时间,如美国、加拿大)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工人阶级奋斗争取来的。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工人每天被迫进行大量的劳动,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工人们决定斗争。1886年,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美国当局迫于国际舆论和社会压力,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为了纪念这次斗争,1889年7月,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的代表大会将5月1日确立为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举行集会或文体活动。在国际上,有的国家会在五一当天举行游行示威,有的国家则有独特的民俗活动。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五一国际劳动节定为值得纪念和庆祝的节日,放假1天。而后放假时间不断调整,1999年调整为7天,形成黄金周。2008年后,五一假期开始缩减,曾出现放3天、4天、5天的情况。

“五一”的传入


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联络几个进步组织,成立同盟会,并创办一份机关报——《民报》,大量介绍西方革命内容,其中第四卷和第五卷首次将国际劳动组织情况和巴黎公社起义情况向国人做了长篇介绍。当时翻译过来的名称叫“万国劳动者团体大示威”。不过当时并没有确切的向中国引入的打算,只是一种国际动态介绍。


民国初期,五一劳动节作为西方工人运动的产物被介绍到中国。由于彼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五一劳动节纪念并没有在中国普及。


受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开始了“五一”节纪念活动。“五一”节最先引起进步知识分子的注意。宣传介绍“五一”的报纸有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时报》和《申报》等,刊物有《新青年》《觉悟》《星期评论》《新社会》《北京大学学生周刊》等。1918年3月,《劳动》杂志在上海创刊,该刊第三号劳动节专刊中,第一次比较明确地向中国人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劳工”的力量,中国劳工群众逐渐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己的节日,应该予以纪念。1919年5月1日,李大钊发表《“五一节”MayDay杂感》,引起国人对“五一”节的关注。之后,有多个刊物介绍五一。

中国第一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于1907年在哈尔滨市举行(一说1918年在上海、苏州等地发放介绍“五一”的传单举行;一说1919年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进行工人游行庆祝活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使得举办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具有了阶级基础。随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每年开展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中国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几乎每一年的五一节,中共中央都要通过发表宣言、口号,举行集会、游行,刊发文章,社论等形式进行纪念。


1920年5月1日,全国共有近10个城市举行“五一”节纪念活动,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参加纪念活动的工人总数约五六万人。这次纪念活动不仅较以往更加声势浩大、有声有色,而且具有了更深刻的政治内涵,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人的要求已不限于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是要“联合起来,推翻政府、资本家,建立一个新政府”。1921年,长辛店工人的庆祝活动表明纪念活动开始深入工人群众。

工人运动的高潮


在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起出现了全国罢工高潮。为推动全国罢工斗争进一步高涨,1922年5月1日,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开幕前,全体代表偕同广州市工人群众数万人举行了“五一”示威和庆祝大会。

1922年,全国各地庆祝"五一"的活动,大多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其各地分部的领导下。1923年的“五一”节,处于“二七惨案”失败后全国工人运动的消沉时期,北方各省工人群众不能公开庆祝,但在北京、上海、广州仍有较大庆祝活动。在这次庆祝活动中,明确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强调了五一不仅是工人团结的日子,也是一切被压迫人民纪念的日子。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了1924—1927年的大革命,“五一”节也就成为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各阶层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生活改善而斗争的伟大节日。此后每年纪念“五一”的活动声势浩大。


1925年,党中央在《五一告中国工农阶级及平民书》中,指出“五一”这一天,在中国不但是工人阶级检阅战斗力的日子,也是农民检阅战斗力的日子,并且是被压迫的学生自由职业者小商人等一切劳苦平民,对工人农民表示同情的日子。党提出了“工农联合的五一运动”和“一切平民同情于工农的五一运动”两个口号。同年“五一”节,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工农联合等30多个决议案,建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并决定正式加入赤色职工国际。


1926年的“五一”节,全国正处在革命和反革命武装大决战的前夜。在这种形式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职工运动总策略、罢工战术、工农联系等重要决议案18个。

1927年的“五一”节,由于帝国主义干涉的加紧和蒋介石的反革命叛变,革命正处在危急关头。当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以大会名义发表了《五一节纪念告中国民众书》和《五一节纪念告世界无产阶段书》。指出:“今年的五一正是中国革命急剧进展的时机,也是帝国主义军阀及反动的大资产阶级四面围攻中国革命的时候”;“今年的五一纪念正要表示工农商学兵等一切被压迫民众的团结”,去“反对帝国主义干涉”,“打倒蒋介石”,“打倒奉鲁军阀”;同时“要求各国的工人阶级更形团结一致以全力援助中国革命”,把今年的五一纪念,变成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示威运动”。

现每年五一劳动节,党和政府都会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全国各地欢庆,人们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如劳动竞赛、运动会、联欢晚会等。对于很多人来说,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是出游的好时机。

五一劳动节,向劳动者致敬!

阅读 2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