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春风里,深耕课堂蕴芬芳——汉滨初中省级课题研讨会活动记录【8】

麦田里的守望者
编辑于05-17
阅读 34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未尽,夏初临,风与晨辉,五月已归。山峦万木峥嵘,鲜花遍地盛开。为深入推进课题研究交流与合作,分享研究进展与成果,促进课题组成员专业发展,2024年5月8日至13日,汉滨初中省级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李鹏校长带领下开展为期一周的听课交流活动。

      杨培培老师执教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整合阅读课,览民生疾苦,悟诗圣情怀,纵深开掘,立意高远。由激情导入,到对杜甫其人其文的关注,再到对诗歌表层意思的探究、对人物形象的深层挖掘,不蔓不枝,层层递进,不仅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深处,触摸到杜甫伟大的心魂,也在他们的心田里埋下一粒悲悯情怀的种子。

       张婷老师的《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课,创设情境,化生为师,一起“备课”。紧扣诗眼,揣摩诗心,诗意浓浓,诵读声声,生成满满;非凡引领,高超驾驭,突破传统,妙招迭出,令人赞叹。张老师每一个课堂行为的背后都是一种理念——让学生站在舞台中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思维火花迸发碰撞的声音。

      冯珣老师的《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整合阅读,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设计而成,整堂课以诵读为线,因言悟意,因意生情,因情品言,因言悟道。正如回望渔人一路走来的探源、循隐、惊叹、乐道一般,让陶渊明乱世中“梦想的坚守”根植于“恬静的心田”,让孔子笔下大同社会的蓝图徐徐展开,使 “中国梦”于现实的脚下延伸……

       樊福艳老师的《一生坎坷路,一心爽朗活——刘禹锡诗文联读》课,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诵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注重情感体验,运用活动策略,巧妙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与作者、文本、自己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听张洲老师的辛弃疾词作联读课,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十分“稳健”。“稳”在学生课堂不焦虑,很放松,能自由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稳”在目标明确,教师有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围绕目标层层深入,朗读分析贯穿始终,指导方法精准到位,联系生活水到渠成。

       尹璐老师的《狼》三则整合阅读课,激趣导入,活动展开,巧用图表、曲线图,带学生在文本的丛林中来去自如地穿梭,理情节,辨形象,析文本,悟人生。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热烈,课堂“活”而不乱,意趣盎然。别具匠心的文本对比阅读,让知识之树硕果累累,让思考之花香溢课堂,让课堂春水掀起波澜。

      张美玲老师的中考复习之登临诗联读课,登临揽胜,思接千载。以有趣的甲骨文导入新课,以三个活动串联,巧用图表、鱼骨图,环环相扣,层层剖析,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美的文本享受,还在此过程中夯实了基础,总结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既展示了全面而专业的中考试题解读和教学选点,又强化了“德”之于人的精神价值,也展示了一位肯钻研、锐意进取的师者形象。

       马茜老师的杜甫诗歌联读课,在抽丝剥茧的赏析引领中,大写的杜甫“诗圣”形象浮现在学生面前,让人叹服的是马茜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立起一个推己及人、舍己为人、悲天悯人的杜甫,立起一座永恒的精神大厦,让后人敬仰。如此“由破入见”,让学生在熏陶中与诗人同频共振,教学目标于润物细无声中完成。

      张丹老师的《一样乡思,几许闲愁——思乡类诗歌整合阅读》课,灵性与厚重并举,激情与睿智共舞,吟诵经典,传承文化,她从四个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感受乡愁,聚焦意象品味乡愁,知人论世理解乡愁,穿越时空对话乡愁。孩子们朗读,感受,入情,入境,至少在这一刻,去过他人的人生,去为他人的境遇而感动……张老师的课堂,诗意氤氲。

       前来听课的老师们无不沉醉于精彩的课堂之中,老师们时而凝神注视,时而疾书感想,时而俯耳交流,生怕转瞬即忘那精彩细节。李鹏校长时常于百忙中抽空前来,课题组成员和本校语文教师们也积极参与,听课交流,讨论提升。

      本次听课交流活动,持续时间长,交流程度深,内容范围广,引领课题组成员乃至各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将课题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教学成果。左手抓课题,右手抓课堂,让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让我们的研思之路馥郁芬芳,研学之果丰硕飘香!

汉滨初中省级课题《主题学习背景下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号SGH23Y1869)

阅读 34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