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历史悠久,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纲要》中指出: 萌发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3~6岁幼儿家乡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爱家乡”的主题活动。
诗画扬州 探秘悠久历史
在圈谈活动中,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对于家乡扬州的印象。
教师:关于扬州你知道什么呢?
杨梓妍:扬州有大运河博物馆。
董思菡:扬州有京华城。
张钰洵:我公公婆婆带我去过动物园,扬州有动物园呢。
在谈话中,发现小朋友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扬州,还不是很了解。为此,我们发放了《我的家乡调查表》,通过资料查询,绘画表征的方式,小朋友们对家乡的建筑,美食,风俗以及著名景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调查表的统计活动中,发现小朋友们对于扬州的美食很感兴趣。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诗画扬州 品味研学盛宴
于是,我们在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内展开了关于“淮扬菜”的研学之旅。
了解淮扬菜的历史
在影视欣赏以及讲解员的介绍下,小朋友们对于淮扬菜的起源有了初步的认识。
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我们来到了庆云堂,看到了复原版的“满汉全席”和“开国第一宴”,小朋友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陈列在展厅中的菜品。
在浏览的过程中,小朋友们看到了不同时期饮食器具的变化与发展。
春风十里 扬州炒饭香
参观至研学中心,小朋友们近距离观摩了淮扬名菜“扬州蛋炒饭”的制作过程。品尝之后,小朋友们对美味的蛋炒饭赞不绝口,纷纷为大厨竖起了大拇指,真切地感受了淮扬菜大师的精湛厨艺。
翠竹影里,扬州包子滋味长
小朋友们还在面点大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淮扬名点“扬州包子”,并亲自上手体验了一把捏包子褶的全过程。
小朋友们在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内寻味淮扬美食、探秘家乡文化,渡过了充实又幸福的半天。
诗画扬州 淮扬趣味浓
淮扬菜博物馆研学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热情不减,与同伴们讨论着在馆内的所见所闻,把自己对此次活动留下的深刻印象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孟玥彤:我们在包包子。
谢妍妍:我最喜欢看大厨炒饭
周修安:柜子里有很多的美食,我最喜欢鱼,还有很多装美食的碗。
李施祺:我们在包包子。
手工包子巧制作
有的小朋友分享了自己成功包包子的经验,有的小朋友说:“我的包子没有包起来,老师帮我捏紧的”。有的小朋友说:“我还不会包包子呢”。于是,我们带着怎样才能包好包子的问题,进行了美工活动,用彩泥替代面团来包包子。
我们将包好的包子成品展示在了,角色区——开心杂货铺的货架上。
在区域游戏中,顾客增加了对包子的点餐环节,老板将美味的食物,发给了顾客们。手工制作的包子让角色游戏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童绘餐具巧设计
美味的淮扬菜少不了盛放它们的餐具,对于餐具的形状以及功能,小朋友们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们的设计吧。
谢妍妍:我设计了一个大锅可以烧面,这个小扁锅可以烧牛排,还有小兔子的托盘和杯子。
周修安:我设计了一个可以切东西的刀,还有黄金刀和小茶杯,还有做东西的锅。
孟玥彤:我设计的是装胡萝卜的碟子,还有装肉的碟子,我的锅可以煮汤还可以装面吃。
周靖轩:我设计了刀,有一个洞能挂上去,碗里盛了饭,我的锅能煮饭煮菜。
匠心传承看刀工
享誉世界的淮扬菜,其代名词就是扬州厨刀,诗句“纤锋剖出玲珑雪,薄质雕成宛转丝”,就是对淮扬名菜——文思豆腐的赞叹。一块豆腐,横切88刀,竖切188刀,看似豆腐泥,实则放入水中,根根分明,细可穿针,体验了厨师们精益的刀工。
为了更好的感受扬州三把刀中的厨刀,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了切豆腐的劳动实践。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表现吧。
行是知之始,重知先重行。此次“爱家乡”的主题活动让小朋友们走出校园,进一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让学习在行走的课堂中自然生成,小朋友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对家乡的归属感,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