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米场镇五柳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培根铸魂育新人——山村教育的一束光

创建于2024-05-16 阅读272

      黄彬老师生于1991年,是本县珊罗镇人,经过自己10多年的寒窗苦读,于2009年8月如愿考上了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但好景不长,到了大二学期,由于家里姐弟妹三人都要上不同的学校(大学、高中和中专)而导致收不抵支,无助的母亲只能在电话里头含泪让她放弃学业去打工……是大学辅导员了解情况后安抚了她: 有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都是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这无疑是个天大的“福音”!于是请假回来和母亲一起及时来到陆川县学生资助中心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从此她暗下决心:决不辜负国家资助政策的扶持和资助,打好学业基础、将来全力报效祖国!

      2012年7月黄彬大学毕业了,为了实现自己的感恩初衷,她选择到还缺编的米场镇做教师,在过去的10年里,她当过毕业班班主任,教过语文,后面因缺数学老师,一直是跨年级教学。甚至连英语课也上了,身兼数职。虽然教学点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辛,但她始终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只要肯用心教导学生,乡村孩子也会迎来属于他们的花期,美丽绽放。在教学点读书的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孩子,面对这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作为给他们传授知识和建造世界观的教师,她心中时刻保持有一份责任感,想让村里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希望他们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以后能走出乡村,迈向更好的未来。

      班上的留守儿童、贫困生、孤儿更需要关心!黄彬老师在家访陈理君时又得知: 陈理君的“家长”也不是她的亲生父母,她的生父因患癌症早年就去世了,母亲受到打击后精神出了问题也离家出走了。叔叔一直没“成家”,便靠打工领着她姐弟俩一起生活……家庭的不幸让黄老师百感交集,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给这些不幸的孩子多一份关爱……陈理君后来也以优异的成绩上了福达中学,并一直享受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黄彬老师时刻准备好教学内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贯穿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她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父母顾及不到的地方,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呵护。教学中,她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每节课充分考虑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平时认真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课后精心批改学生的作业,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都想学、乐学、学有所得。因此黄彬老师所教的班级成绩多次在镇上名列前茅,她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领导的肯定,学生的喜爱。

     由于2022年秋季学期人事关系变动,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校领导把黄彬老师安排在总校任教六年级数学。于是,黄彬老师向学校领导申请以走教的形式,一起兼顾大坡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很感动,表示全力支持她的工作,并想方设法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让黄彬老师安心教学,无后顾之忧。

      黄彬老师用自己宝贵的青春、无私的情怀,打动着无数家长的心,时不时有家长把自己种的蔬菜、地瓜、水果等悄悄地放在黄老师的宿舍门前……

      黄彬老师是“四有”好教师标准的践行者,她用自己的行动绘写了当代教师“守初心、修匠心、筑同心”的师德底色。她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参加工作后驻守教学点,一直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用无数个起早贪黑的日子,追求教育高品质。2023年5月,黄彬作为米场镇最美乡村教师代表在全镇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发言。

      一个初衷,10年坚守!黄彬老师用“守初心,修匠心,筑爱心”的人生格言换来了不少当之无愧的光荣称号: 镇“优秀教师”、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先进个人、玉林市优秀教师等……在2021年陆川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上,黄老师的先进事迹被米场镇中心小学罗校长作为优秀典型向全县中小学教师宣讲,赢得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赞赏与共鸣。2023年7月,黄彬的事迹被玉林市融媒体、陆川县资助中心拍成宣传片——《山村教育的一束光》在全区推广宣传;同年9月,她的宣传视频在学习强国上被推送。

06:25

      一个初衷,10年的边远乡村教学点教师的坚守,这份坚守给乡村学校的孩子托起了一个个梦想,黄彬老师在乡村教育的路上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用奋斗的汗水书写最亮丽的底色!

阅读 2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