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高质量发展精神,继续深入贯彻协同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
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协同教学模式是否能顺利开展,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是否能有效发生,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经过学校研究决定,第12周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开始进行协同小组合作学习进班考核。
领导班子商讨协同合作学习的有关事项!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推进协同教学模式,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不争的事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互助合学环节。能把核心知识点转化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充分研讨交流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知识。问题的设计既有对整个问题理解的要求,又有对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与责任,以利于合作学习与小组的展示。
在归纳梳学环节。结合学科特点,学生能清晰知识体系,也能正确地梳理出本课的知识点。
在点拨展学环节。有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暴露出来理解性问题进行预设,对本节课中核心知识点的点拨指导进行预设性的阐述。
针对学生出现的预设问题,设计出点拨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以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实施协同教学模式,把学生看作是主动发展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能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由4人或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要想在整个班级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精诚合作,将个人融入这个小小的集体中,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习的合作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在引领自学(启智导学)环节。按照导学提纲布置的自学内容,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况。学生自学会的不再讲。注重新课重点知识的导入方式,如,复习旧知、趣味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法。对重点新知识的讲解能突出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培养交往能力。社会越发展,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就越明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此过程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能“忘情”投入,又能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
培养竞争意识。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作为劳动力再生产基础的学校,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上进心、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合作学习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组与组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会逐渐增强。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一些问题放手让小组合作讨论,这时的学生已主动参与了学习。在合作讨论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些结论,注意这些结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出来的。如果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对方法、结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其中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它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图文编辑:姚虹妃
审核:王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