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十佳案例”系列之① 教师研修:“三阶”常态智慧研修,赋能校本研修新样态

创建于05-16
阅读 3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摘 要: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大力创新校本研修机制,提升校本教研品质,将为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笔者学校存在年轻教师多、临聘教师多、无名师引领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校本教研,通过构建融合智慧教育平台下的六学校本教研三阶段,精准定位、细化教学设计,反思研讨、优化学教方案,分享交流、深化教学相长,做数据驱动下的真实校本教研,构造智慧研修下的“六学课堂”校本教研新样态,为学校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提供有效抓手。

    关键字:教育平台 校本教研 六学课堂

    一、案例背景与思考

    (一)基于政策素养导向的立意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把核心素养分成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审辩思维”素养占据着重要地位,具体讲,审辩思维包括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和反思评估四个要素。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看出,现代教育不管是5C素养还是核心素养要求,都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对学习提出了更深度的要求。

    (二)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就现实而言,我们的许多数学课堂仍然偏重机械的讲授式教学,学习活动更多指向低思维,而缺少向高阶思维的拓展延伸。因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样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迫在眉急。同时,《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继续“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齐、开足、开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

    (三)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痛点

    笔者任职学校是一所接收外来务工子女的农村公办学校,地处农村,教师流动性较大,学校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多、代课教师多,他们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不能满足高质量教学的要求。学校于2021年实施了“六学课堂”课堂变革项目,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没有丰厚的资源作为保障,导致教研过程在不断“炒冷饭”,教研效率仍然低下。恰逢国家推广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契机,学校成为试点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六学课堂教研,暨在学习之前教师借助平台资源精心教研,在课堂学习各个阶段中,开展自学、问学、互学、辩学、思学、研学学习活动,以学生学习状态为观察点,诊断学生学习是否真实发生,旨在构造智慧研修下的“六学课堂”校本教研新样态,为学校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提供有效抓手。


    二、特色实践与策略

    本着扎实、高效、实用的原则,沙城三小教研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和工具,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研修活动,探索形成了“六学课堂教研三阶段”的研修模式(见图1),将教研覆盖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用实平台,提升全体教师研修水平。

    

    (一)精准定位,细化教学设计

    1.主备陈述。主备教师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通过对比智慧教育平台上不同版本教材的课例对比、以及彼此教案的对比,找到自身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努力提高自身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薄弱环节的能力,并重新实施备课。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学主题的陈述,讲述自己的思考以及介绍本节课借鉴了平台上哪些资源。

    2.集体讨论。教研组內教师集体就教研主题深入讨论,集体分析智慧教育平台中“优秀教师”相对应或相关案例的教学关键之处的优秀做法,并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数据深度剖析原因、挖掘规律,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3.个性教案。每个教师根据讨论结果形成个性化教案。

    4.尝试教学。最后由主备进入课堂开展尝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借用“双师课堂”模式,融入智慧教育平台的相关微课,组内成员依托沙城三小六学课堂观察表开展课堂观察,查找问题,细化设计。

    以数学组为例,学校李教师在上数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她先备了初稿后,上智慧教育平台观看了北师大版“画图形的高”的以及苏教版的三角形的认识的相关视频以及教学设计、习题设计后(见图2),受到启发,采用生活中的“高”作为情景引入,巧妙突破了三角形的高这一课堂知识难点。同时,采用智慧教育平台微课播放如何画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借助平台形象生动的卡通对话剧完美诠释了学生的疑惑点。


    (二)反思研讨,优化学教方案

    1.个体反思。在第一阶段的课堂观察基础上,教研组成员整理形成课堂观察数据,主备教师个体对个人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尝试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自己的关键问题设计、习题选择、作业层次性等内容。

    2.同伴互助。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帮助进行数据分析,共同分析教学数据所呈现出来的教师、学生“六学”学教行为的有效性,分析主备教师反思提出来的问题,并结合智慧教育平台中的相关资源进行讨论。

    3.诊断问题。教师们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和归因。特别是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智慧教育平台中部级优课的关键问题设计进行对比,去除无效问题,优化关键问题。优化凸显学生素养的素养作业。

    4.改进行动。教师再教学实践中落实改进行动,改善教与学。

    比如在上《认识三角形》一课中,第一次教学的问题结构,从中可以看出,有6个主干问题,15个支干问题,5个追问问题。问题多且碎,主体脉络显得不清晰,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思维冲突的问题较少,教学效果一般。  

    鉴于此,教研组结合国家教育平台中“部级优课”的视频开展分析,进行了问题结构的优化,对主干问题进行筛选精简,把其余支干问题设计成彼此关联的构件,就有了我们的第二版本。4个主干问题,12个支干问题,4个追问问题,高阶思维水平的问题大大增加(见图3)。课堂中,学生的思学、辩学等“六学”素养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分享交流,深化教学相长

    1.课堂展示。在学校“晒课”教研平台上,教研组面向全校教师开展“六学课堂”展示(见图4)。

     

     

    

     2.数据反馈。教研组围绕教研主题,依据多次课堂观察数据的结果,汇报数据情况,再对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进行分享及交流,对不同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研讨,并分析了具体原因,实现全校教师共享课堂观察之法,梳理了补救之方,共同发展。

    3.课后思研。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设有教研群功能,每个学科组都可创建教研群,方便教师之间实时互动。每节公开课后,教研组开展集中评课,对照平台上具体课例的设计及讲解,反思教师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首先,上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次,同组评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形成教研组的教学反思。同时,将反思结果上传至平台学科大教研群,供同学科教师借鉴参考。

    三、实践成效与收获

    (一)平台助力学校从普通走向优质。

    得益于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六学课堂的智慧研修项目研究,学校数学教研组、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先后获评温州市先进教研组,学校六课堂的变革实践研究荣获温州市教课规划课题三等奖、学校荣获龙湾区2022学年校本研修优秀学校。两年来学校教科研成果获省市区级449人次,2022年,学校新增2位教学新苗,2023年学校新增3位市教坛新秀、1位区教坛新秀。2023年温州市“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案例评比活动荣获市级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1篇。学业成绩也在逐年提升,学生学习状态和体验品质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2023年被区认定为“高均衡、高水平”学校,成为了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见图5)。



     

    (二)平台助力学生从浅层学走向深度学。在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下的六学课堂变革之前,学生课堂学习主要以浅层学习为主,在六学课堂中,学生有了充分的自学、互学、思学时间,实现了理性思辨、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等指向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 

    (三)平台助力教师备课走向轻负高质。教师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资源,可以从平台中的资源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并找到更多相关资料,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备课改课,同步进行授课,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线下教学的场景限制,将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同时,向学生更生动展示了知识原理,让学生“读万卷书”时能利用平台“行万里路”。

    四、反思与未来展望

    (一)充分利用平台功能,引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将资源针对性整理,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将家长做为线下学困生“校外教师”,建立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学习效果。

(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平台应用方案。积极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师论坛,鼓励他们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鼓励他们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三)有效融合教学常规,深入推进平台应用与优化。 

    将“国家智慧平台”的推广与教师的常规考核相挂钩、融合。注重其融入备课与教研的呈现形式,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平台,让“国家智慧平台”真正有时间、有机会融入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

     

作者:雷祖听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第三小学

    校稿:周伟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阅读 3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