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
家长应从小引导孩子,感知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应刻意引导孩子,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给孩子增加积极、乐观的成长底色。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遇到一些温暖的情景、生活中的小确幸,刻意指给孩子看,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比如,存储记忆,延长美好。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小孩耳濡目染,做事情时几件事并行,这样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养成了分心的习惯。专心地吃饭、打电话、走路,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
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家长平时应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优秀品格的表现,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一旦发现,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现在的家长们对能力上关注过多。其实,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每个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
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家长应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而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此外,它或许还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比如,你是一位教师,但走出教室,你或许告诉别人你是一个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兴趣爱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
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
这样的做法效果很好,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耍”。
你可以在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顾这一天的事情,除了总结他的进步,再想想有哪些好事,哪些我们要感到知足、感恩的事。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偶尔写感恩日记、好事日记、开心日记。不必天天写,那样孩子会反感,或者让他自己每天睡前回顾这一天值得感谢的事、让自己自豪骄傲的事。
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除了帮助孩子做好积极心理的建设,还要帮助孩子学会消极情绪的处理。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家长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再教给他处理的办法。
首先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它是中性的,不是坏事。孩子可以把它当作一阵风,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发电、放风筝。
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家长应以身作则,和不好的情绪和平相处,同时,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保持中性态度,这样,当孩子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下来,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
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接纳能力、抗挫能力也更强。
编辑:徐明霞
审核: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