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根据《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追随幼儿兴趣,尊重幼儿游戏的需求和意愿,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为幼儿提供与自然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
课程缘起
沙水自身的特点极具探索价值,适宜幼儿进行多种体验。沙水区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环境,蕴含着幼儿游戏发展的无限可能,于是我们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关于沙池区的游戏课程。
师:小朋友们,这一盒沙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做巧克力、小城堡、种菜、蛋糕、用模具做出各种东西等等。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准备一大块沙地,你们准备干什么?
幼:建一个城市,建个游乐场,搭房子🏠等等。
孩子们的想法💡很多,想法也很独特,她们把我们没有想到的都想出来了。
师:小朋友们,请根据你们自己的想法,做出计划。
第一次设计
小朋友们集思广益,最后我们一起讨论在我们沙池里面挖2个池塘,1个公园,建房子🏠。
师:孩子们,我们建池塘水怎么来呢?动脑筋思考🤔一下?
幼:用水管、桶装水倒进去、用碗装水倒进去等等。
带着孩子问题,带着答案我们一起出发沙池,准备开动。
第一次实践
看看自己规划的区域,分组进行。
第一次实践:
用水管,把水接过来,就可以把我们的池塘装满水。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池塘能装满水吗?
幼儿1:水会被沙子吸走,装不满水。
幼儿2:水会到处流。
……
师:那我们怎么解决沙地能装水的问题?
幼儿1 : 我们拿个大盆把水装上,就不会到处流。
幼儿2 : 拿个可以挡水的布,把水挡住。
幼儿3 : 拿纸垫在下面,接住水。
……
师:那老师准备了保鲜膜,你们觉得能挡住水,不让沙子把水吸走嘛。
幼儿齐声回答:能
第一个小池糖装满水了,你们在观察可以流到第二个小池塘吗?
第一次实践结束,和小朋友一起总结遇到的问题如下:
1、小池塘有点低,水还没有流到大池塘,水就满出去了。
2、挖的引流水沟,太窄了,高低顺序没有掌握好。
3、我们设计的建筑和公园,在修建的过程中会散,不能成型,所以在沙子中修建公园和房子的计划失败了。
4、在挖坑的时候,分工不是很明确,速度有点慢。
第二次设计
与小朋友们讨论后,我们重新规划我沙池,把沙池设计为,一个小池塘,一个大池塘。
幼儿1 : 老师这次我们把水渠挖宽一点。
幼儿2 : 老师这次我们把池塘挖大一点,浅一点,水就能装多一点。
幼儿3 : 池塘大了,我们要怎么装水呢,保鲜袋没有那么大。(师:这个问题留着你们思考🤔?)
幼儿4 : 我们放一些东西,在池塘上面吗?
小朋友们,带着问题,带着想法💡,进行第二次设计。
第二次实践
把我们小的那个池塘,先变大。这时候有一个小朋友的声音出来了:“老师,你可以帮我们规划一下地方吗?”
小朋友们,一起在那里把坑🕳️挖出来
一起铺保鲜膜,这时候有一个声音,“老师,大的那个池塘,我们把保鲜膜横着放,这样所有的地方就可以铺满啦~。”
池塘搭建完成,其中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们池塘旁边放点砖块,把水挡住,不要上上午那样,水到处流。”
带着我们的问题,这次一起来看看,小池塘的水,能否流到大池塘里面去?
水流动起来了,把我们自己折的小船放在水上面试一试,是否会沉下去?
孩子们带着好奇,带着思考🤔,去完成本次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收获。
总结
池塘的建造与沙子的吸水性有关,建造的房子与沙子的凝固性有关,在不断试误过程中,幼儿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其他的活动中,教师都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做计划,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去寻找问题,从天马行空的想法💡到可以实施的计划。从中学习到与人合作;知道用保鲜膜可以挡水,不让沙子把水都吸走;知道砖头可以挡水;学会做计划,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等等经验的累积,为下一次修建更牢固的水池,做好铺垫。
通过沙池游戏,相信我们的孩子是有能力的、会沟通的学习者,期待孩子们给我们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哇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