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读懂孩子 共情陪伴---都会格林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

lucky🍀xiuqun
创建于05-15
阅读 11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养育孩子是每位父母一生中最具有成就感,也最具挑战的事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构筑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家长进一步读懂孩子,了解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学习如何用共情同理的方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东莞市大朗洋洋幼儿园针对全园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前言    养育孩子是每位父母一生中最具有成就感,也最具挑战的事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构筑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家长进一步读懂孩子,了解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学习如何用共情同理的方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都会格林幼儿园针对全园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缘起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的重要思想和理念,即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世界,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共情能够让人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对方感到自己是被理解和被接纳的,从而帮助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们用共情的方法观察孩子的表现,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耐心等待孩子的反应,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有效回应孩子,从而真正关注与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达到高效共情的亲子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自我思考和探索,提升其早期社会关键经验,如自尊、自信等。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看待事物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如果家长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行为,感受孩子的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理解与感受,而是用惩罚性方式(批评和说教)来对待孩子,往往会加剧孩子内心的冲突与困惑。因为大人的批评和讲道理并没有让他心服口服,未解开的心结也常常会潜伏在他的意识深处,成为暗中支配他未来行为的潜意识。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表现出对孩子行为的理解。为了让家长对共情有更多的了解,树立共情的意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伍新春教授将共情分解为“停”“看”“听”“说”“做”五个步骤。所谓“停”,即是面对幼儿,在行为和心理上“放下”自己,有两层含义:

1.在行为上

      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整个身心转向孩子。

2.在心理上

       放下自己的情绪,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此才能用“排空”的心态正视孩子当下的事情。所谓“看”,即针对当下的事情,细致深人地观察孩子的动作、表情等,去感受孩子当前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可以用这类语言与孩子交流:你看起来特别着急,你的小脸通红的,我感觉你很生气,等等。所谓“听”,即倾听孩子讲述发生了什么以及他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想法,可以对孩子说:“能告诉我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吗?”所谓“说”,即在看懂和听明白当事人的表达后,用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所谓“做”,即用一些动作、表情或指导性语言做出对孩子理解的行为,如:“你刚才生气时把这些玩具弄乱了,现在怎么收回去呢?我们一起来收吧!”

  作为家长首先要接纳自己,认识自己,与孩子的交流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理解其处境,识别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的情绪和想法,接纳孩子的情感并给予回应,留意孩子的语言表达以及语气和语调认真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行为。了解孩子当下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清楚,可以尝试开放真诚地的询问。结合孩子的个性和经验,尝试代入孩子的角色,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和理解。多了解情绪相关的词汇,加强对各种情绪的认识,觉察自己的情绪是识别他人情绪的基础。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与感受,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一个孩子在爱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用友爱的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被家长接纳、认可、理解和共情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行为示范会促进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拥有较强的情绪理解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便家长学习了共情的方法,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还是会只看到行为本身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会注重自己言传身教的行为示范。

  以哥哥被弟弟打哭了这件事为例,家长不会共情的情况一般有这几种:第一,在制止孩子负面情绪的同时讲道理,大人一般会说“不哭了,弟弟小,他不懂事,他不是故意的,你是懂事的男子汉”;第二,表示同情,“弟弟打你不对,妈妈去批评他,你不哭”;第三,粗暴压制,“不就弟弟打你一下吗?有这么值得哭吗?不许哭,再哭妈妈也揍你”;第四,冷处理,在讲道理等情况不见效时,任由孩子哭,或把孩子放在一个单独的空间让他哭,等孩子哭完了再讲道理。家长的这几种做法都没有给孩子做好共情示范,不仅没安抚好哥哥的情绪,可能还会深化兄弟之间的冲突。我们这样引导家长共情:先停下手中的事情,了解事情的缘由后,首先共情哥哥,“弟弟把你打疼了,你特别委屈,对吗?其实你的力量比弟弟大,但是你却舍不得打弟弟”。共情让哥哥哭得更加厉害,因为他得到了妈妈的理解,通过哭来排解情绪,因而此时痛快的哭和之前委屈的哭不是一回事。这时,妈妈再抱抱他或拍拍他,同时对他说:“妈妈知道你是爱弟弟的,情愿自己忍着疼。”通过这两个环节,孩子的心理得到了接纳和理解,就会轻松好多,接下来就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等孩子情绪缓解后,妈妈把弟弟拉过来,告诉弟弟:“你刚才打疼了哥哥,哥哥很伤心,妈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怎么办呢?”这时,弟弟也会在妈妈的共情示范中理解哥哥,向哥哥道歉,兄弟俩之间会有更良性的沟通与互动。平时,我们非常注重和家长的沟通,经常提醒家长认识到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注重和家人的共情,设身处地理解家人,从而给孩子营造温馨和谐、彼此包容的心理成长氛围,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阅读 11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