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之本在于立学,立学之基在于读书。作为即将肩负起教书育人重任的教育硕士研究生,读书更是成才之本。为了不断提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其对经典文本的深入理解与感悟,进一步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同时引导同学们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2023级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于5月14日上午在文科楼101教室举行第三期读书分享会。
本次读书分享会围绕钱理群先生所著《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展开,全班42名同学共同参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分享与展示,张所帅老师全程参与并给予指导。
分享会在裴子微同学的开场语中拉开帷幕。她简要介绍了读书分享会的活动流程以及本次读书分享会所阅读的《名作重读》一书的主要内容,随后活动正式开始。
第一位上台分享的是第六组叶文婷同学。她以阅读的书籍为起点,分享了书中的经典内容,并将焦点转向了鲁迅先生与他的童趣,以及她个人的读书收获。在叶文婷同学的分享中,我们仿佛被带入到一个与鲁迅先生跨越时空的对话场景,聆听到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振臂高呼,感受到他对新生活的热切向往,同时也体会到鲁迅先生作品中流露出的童趣与智慧。叶文婷同学的分享,不仅让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体验到了读书分享所带来的无限魅力。
柴祖钰同学代表第三小组进行阅读分享。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详细介绍了《名作重读》一书的核心内容;其次,深入探讨了阿Q思想,揭示出这一思想背后的深层含义;最后,结合个人的阅读理解,分享了对鲁迅及其作品教学的独到见解。分享过程中,柴祖钰同学不仅提炼出书中有关作品的研究方法,还巧妙地联系现实,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躺平”这一现代社会现象,是否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的体现呢?这个问题促使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中个体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想相互映照。
第二小组由陈曙杰同学作为代表进行阅读分享。这一小组的成员以说不尽的阿Q、鲁迅《孔乙己》中叙述者选择以及对鲁迅多疑的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享交流。通过陈曙杰的分享,大家被鲁迅多疑的思维方式所启发,意识到在现实世界中保持怀疑和批判精神的重要性,树立起勇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的信心。
第四小组由廖艳和董甜甜两位同学进行分享。这一小组成员着重对鲁迅《故乡》中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以及沈从文《新与旧》中传达的历史观两个方面进行展示。通过他们的分享,深刻感受到《故乡》这部作品所揭示的过去时代的艰辛,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迈向未来的决心。
第一小组由杨兰、梁晓霞两位同学进行读书分享。小组成员将鲁迅《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作为解读的重中之重,通过分享不同作家对祥林嫂的分析和解读,丰富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七小组由朱涵同学进行分享。他们小组选取老舍的《月牙儿》一文,分享内容涵盖作品的基本内容、主人公“我”的悲剧命运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老舍笔下妓女群像的描写和悲剧的成因。通过她的分享,我们得以窥见无论是鲁迅还是老舍,都深深关注着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细节的入微刻画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一位分享者来自第五小组的郭树萍和雍雅灵同学。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二是探讨说不尽的阿Q与《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对比研究。郭树萍同学以独到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朝花夕拾》这部文学巨著在阅读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和魅力;雍雅灵同学巧妙地将鲁迅笔下的阿Q与契诃夫塑造的别里科夫这两个经典文学形象进行对比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性的共通与差异。
教师总结
两个多小时的读书分享会没有停歇。在分享会的尾声,张所帅老师感谢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他表示每位同学都分享了许多有价值的文本内容和独到见解,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契机。张老师特别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他提到阅读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还能帮助我们提升自我、拓展视野,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随后,张所帅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交流提出了个人建议,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教姿教态。
合影留念
在《名作重读》的读书分享会中,我们共同穿越时光,探寻经典的永恒魅力。每一次重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升华,让我们在交流中收获了知识与感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继续沉浸在名作的海洋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供稿人:黄歆婧
摄影师:黄歆婧
审核人:张所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