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的田野上,教研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教育的沃土。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5月15日上午,川店小学理科组再次汇聚一堂,开展了第六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以下内容:
一、特级教师吴兴泉老师在三(1)班执教数学课——《数学广角(搭配二)》。
二、吴兴泉老师从大单元视角下,方法一致性的角度,解读教材《数学广角(搭配二)》。
听课学习
课前,吴老师通过课前预习单,帮助学生回顾旧知,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了《搭配一》,吴老师通过ppt呈现四件衣服搭配的文字表示、符号表示、连线表示和计算表示,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现在与二年级的问题有所不同了,没有图,多了一件衣服,你会怎么表示呢?”吴老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思考过程。
通过对比展示学生文字表示的作品,吴老师追问学生“谁的能很快判断,是不是把所有情况写完了?”突出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并通过展示连一连,算一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从文字的连线表示,逐步抽象到符号表示,“这两种连线法,都用了符号,你觉得哪种更好?为什么?你还能想到用哪些符号表示?”通过引导学生类比不同的符号表示的运用,吴老师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进阶。
师生共同数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学生发现,每增加一个选择,就得到一个三,有几个选择,就可以搭配几个三,进而总结出,如果把可搭配的物体增加一个,这时搭配出的是几个几,并列式计算。
接着,通过课堂练习,吴老师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吴老师详解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适当选择。
教材解读
课后,吴老师从大单元的视角下,方法一致性的角度,解读教材《搭配二》,吴老师指出,排列是有序的,组合是无序的。二年级《搭配一》思维层次停留在直观操作上,三年级的《搭配二》不同点在于:1、引入符号思想,用符号代替物体,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不同属性。2、模型建立,让学生在原来的认知上,理解清楚,可选择的物体有几个,可搭配的物体有几个,就是几个几;通过改变可选择的物体,增加可搭配的物体,进一步总结出搭配问题都是几个几,都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解决。
教研,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也是教育创新的摇篮。在这里,每一次讨论都是思想的碰撞,每一次交流都是智慧的交融。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为孩子们的未来播种希望,点亮梦想。
撰稿:王端雅
审稿: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