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关于校本研修政策的解读
今天,一个充满启迪与思考的日子。上午,我满怀敬意地聆听了马一教授的讲座,他的话语如同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理解与追求。他深刻阐述了教育的崇高与责任,特别强调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这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在知识的传递之外,品德的塑造与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马一教授的话语中,透露出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他鼓励我们以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技艺来引领和滋养教师队伍的成长。这不仅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深知,只有不断追求教育理念的更新,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午,广州执信中学何勇校长的讲座,同样让我受益匪浅。他详细阐述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并指出了重构课程体系、变革教学方式以及提升科学素养等工程的必要性。这些观点不仅为我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方向,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定位。
回首这一天,深感收获颇丰。马一教授和何勇校长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把所学到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具备“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的教育工作者。以言为士则、行为示范的品格来影响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
5月9日:校本研修的六条要义—基于广州市的案例分析、教师校本研训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5月9日,我有幸聆听了两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胡志桥院长的《校本研修的六条要义——基于广州市的案例分析》和陈雨亭博士的《教师校本研训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深感收获颇丰。
上午,胡志桥院长为我们详细解析了校本研修的六条要义,并结合广州市的案例分析,让我对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方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他明确指出,教学质量是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底线。他进一步强调了“激活学科‘一课一策’”的研修理念,使我深刻体会到每门课程都蕴藏着独特的教学智慧和方法。为了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探索和实践,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和创新。
下午,陈雨亭博士则从构建教师校本研训体系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建立有效的研训机制。他详细阐述了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如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等。他特别强调了“整合才能收益”的观点,指出在校本研修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本身,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更为完善的研修体系。
今天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了校本研修与教师研训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努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月10日 教育评价与学习型课堂构建的思考
上午,我聆听了储朝晖博士的《改进学校评价,促进教师成长发展》讲座,深受启发。储博士的讲座为我们揭示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对学校评价的新要求,并强调了先进技术与教育评价结合的重要性。他提出,通过科学的学校评价,我们能更准确地了解教师的成长发展情况,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评价报告也是学校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这使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还要积极关注并参与到学校的评价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下午,张璇主任的《构建学习型课堂,打造学习力校园——推进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思考》讲座同样让我受益匪浅。她提出的“一高、两核、三大”校本教研体系,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科研的方向,也为我们打造高质量课堂、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提供了清晰的路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动力。
回顾广雅中学2023年度的校本教研系列活动,我深受感动。从“新课标课例解读”高峰论坛到“师徒结对”汇报课,每一项活动都展现了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坚定投入和深厚热情。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看到这些成果,我更加坚信,只有不断加强教育科研,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
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并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教育评价和教研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期待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和实践,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
5月11日:校本研修体系的构建与探索、追寻校本研修突破之道
上午,我们荣幸地迎来了张丽璇主任的《校本研修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专题讲座。张主任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校本研修的内涵、重要性和组织方法。首先,她详细解读了“校本研修”的概念,即这是一种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为内容的团队学习、研究、培训活动。她强调,校本研修的目标在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就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张主任从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重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她指出,校本研修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推动学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最后,张主任分享了如何组织校本研修的经验。她提出了关注课程、课堂、课题、评价和校本研修课程化的策略,并强调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她还通过黄埔区校本研修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机制建设、实施策略和模式建构来推动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
张主任的讲座内容深入浅出,既具有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实践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下午,曾小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追寻校本研修突破之道》的专题讲座。曾教授从教育5.0时代的挑战入手,深入剖析了校本研修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机遇。
她指出教育5.0时代面临着新赛道、新动能和新优势的挑战。教师需要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以适应这一时代的变化。同时,她也强调了教育数字化在赋能学校变革、助力精准教学和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她认为,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了新格局、多模态学习的新体验和人机协同的新范式。因此,未来教育需要注重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满足其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她也强调了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各层面,推动全方位创新与变革的重要性。
曾教授分享了在实践中发展自己价值的经验。她认为,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能够快速成长,找到自我专业成长的赛道。教师需要主动适应新课标,改变观念、积极实践,基于需求、任务驱动、结合实践、解决问题。她还强调了探索教育5.0新时代“教、研、修三位一体新模式”的改革实践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在校本研修的道路上不断模仿、借鉴和创新。
曾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为我们指明了校本研修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突破之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5月12日: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主题沙龙活动
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的王同聚教授的精彩讲座。王教授以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与教学之间的深度联系。他清晰地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项技术如何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更让我震撼的是,王教授详细解析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AI小程序,如今已经能够自动生成视频、PPT和文档文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王教授还分享了多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学校,成为教学改革的得力助手。
中场休息时,大家趁机与王教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他热情地解答了我们关于人工智能的疑问,并分享了他对于未来教育领域的展望。我深深地感受到,王教授不仅是一位学术专家,更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教育者。
下午的主题沙龙活动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互动和开放的交流平台。活动前,项目组将80名校长、园长划分为五个小组,就薄弱学校校本研修专题进行跟岗课程方案的汇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多位教授和来自广州、珠海、佛山等地的知名教师担任了点评专家,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工智能与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巨大潜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将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我也期待着自己能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不断学习、进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5月13日:生成式AI赋能教学大合作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的张伟春教授所分享的《生成式AI赋能教学大合作》主题内容,让我深感震撼和启发。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张教授深刻剖析了转型的动因以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让我更加明白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在数字化时代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张教授提出的通过优课解码和课链反技术解决教师发展小闭环和教师大合作的问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激发了我对生成式AI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的无限遐想。这种前沿的技术手段,无疑将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让我们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亲身体验各项小程序的功能时,我感受到了生成式AI的强大魅力。这些小程序不仅功能强大,而且操作简便,让我们能够轻松地将AI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同时,张教授耐心解答大家的疑惑,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此次培训活动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让我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在生成式AI的赋能下,我们将能够开创出更加高效、更加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项目组班主任蔡老师的温馨提醒和辛勤付出,也要感谢所有参与此次培训活动的同仁们。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紧张而充实的培训周,一起探讨和分享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这次培训不仅是我们个人成长的里程碑,更是我们共同推动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