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助研话成长,百花齐放谱华章——2024滨州市小学语文“强课提质   送教助研”活动走进沾化区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纪实

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
创建于2024-05-14
阅读 2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基层农村小学教学改革,提升乡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全市小学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5月17日在沾化区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开展了全市小学语文学科“强课提质 送教助研”活动。

        滨州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史文丽老师、沾化区教科研中心刘卫国主任、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我区各学校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伴随着沾化区教育科研中心刘卫国主任的致辞,活动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共分为三项内容:课例观摩、学科教研工作汇报和专题报告。

课例观摩   🌈

      首先由沾化区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张青花老师执教《宝葫芦的秘密》一课,

       第二节课由滨州实验学校的吕瑞老师执教《宝葫芦的秘密》。吕老师以“七彩童话故事“征集大赛为学习情境,她先引导学生通过奶奶讲的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之处,从而破译创作密码,然后发挥奇妙想象,创编宝葫芦的故事,最后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整节课抓住童话“奇妙”的特点,层层引导学生从理解故事到创编故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吕老师在课中还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向善、向美的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最后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袁红燕老师执教五年级《杨氏之子》一课,袁老师紧扣本单元人文要素“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通过讲述故事,还原事件现场,品读语言,解锁幽默密码,对比阅读,领悟语言智慧三个活动,将《杨氏之子》整堂课串联起来。围绕“甚聪惠”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领悟礼待、善听、快答、妙答,利用姓氏特点应声答之妙,走进人物内心。最后,拓展《世说新语》其他文章,开展对比阅读,领悟人物语言的智慧所在。在这节课上,袁老师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地朗读,从读正确到读好停顿,再到读出韵味,层层深入 。对比阅读,领悟语言智慧这一环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架构起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之间的桥梁。

互动研讨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互动评课环节,老师们从单元整体设计、任务群的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设计、课堂生成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老师们积极分享了自己听课学习的想法,思想的碰撞让教学研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校本教研促成

        孙旭老师就我校语文教改、教研情况等与老师们做汇报交流。从语文学科教研组学期重点工作、年级备课组工作、考核评价等方面与大家做了交流分享。

                 专家引领 

       滨州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史文丽老师作了题为《课堂转型与实操》的报告。史老师从目标设定、评价设计、文本解读、情境创设、任务活动及支架搭建方面详细指导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她的讲解深入浅出,与会老师收获颇丰。





 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史文丽教研员以《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分析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出现的问题,明确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如何叙写,并详细介绍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流程。

       活动最后,沾化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刘卫国主任作了会议总结。最后,首先刘主任对市教科院史文丽老师以及两位送课的老师表示感谢,感谢她们为我区的语文教学传经送宝。其次,对老师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老师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疑,大胆实践,把今天的学习真正的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     

      独行疾,众行远。本次“强课提质  送教助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也进一步促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架起了学校间友谊的桥梁。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终身学习,不断成长,教师永远在路上!

     图片:李建忠    

          杨书唯

编辑:张爱峰

审核:张    瑞


阅读 2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