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春风长拂,校园风尚日新。当我们走进学校,不仅要成为一名终生求知者,更要成为一名博爱温和,乐于助人的人。
在阳光明媚的校园里,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正在各自的位置上忙碌着。他们中有的人或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常,但对于那些身体不方便的同学来说,每一天的生活都可能是一次最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们帮助残疾学生的行为不仅是一种善举,更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一环。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一位特别特殊的学生——赵瑞同学,他出生时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然而,不幸的是他在幼儿园中班时查出疾病,从小学三年级时已失去行动能力。这对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对孩子的求学之路带来了许多困扰,尽管面对困境,孩子的父母从没想过放弃,一直努力让孩子能获得和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机会,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上学之路有多辛苦,也许只是他们自己内心最清楚。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每次遇到困难,都是想到如何去克服。其中的心酸历程只要一想到孩子都会咬牙坚持,为了孩子一切都值了。
自从赵瑞同学进入初中后,臧逸凡,凌润东,王博等同学主动向班主任提出在校每天帮助赵瑞同学(行动不方便)到食堂打饭,打开水,帮助他倒水,清理卫生,照顾赵瑞同学在校的日常生活等。等赵瑞同学吃完饭后,臧逸凡同学又主动帮助其洗刷碗筷,他们是同桌,彼此友谊深厚。他们的善举激发了更多同学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其他同学慢慢的也融入这个大家庭中,共同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像王领,周紫涵,凌润东,周络,陈德银,朱宇豪,严子翔,石典阳,等同学乐于助人,无私奉献。3班的同学们都是从最开始的两人帮助到最后每位同学都争先恐后的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学们在生活中都非常耐心和细心,在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时帮助赵瑞同学搬运书本、整理课桌,打扫座位卫生,在考试时帮助其清理障碍送达他到达指定的位置帮其检查考试所需物品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极大地改善了赵瑞同学的校园生活体验。他不再感到孤立无援,不再沉默寡言,而是感受到了来自同学们的温暖和关怀,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赵瑞同学经过近一年在上海路中学的时光不仅丰富了他的的课余生活,也促进了同学们与赵瑞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学生们开始意识到,残疾并不是一种隔阂,而是一种可以共同克服的挑战。在这样的氛围中,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更加懂得尊重和包容,每个人都能在互帮互助中找到成长的力量。每个人的善心,善念,善的行为也影响着身边的学生。
当然,帮助赵瑞同学,更重要的是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总之,学校领导充分考虑赵瑞同学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安排赵瑞同学在一楼学习,这样更方便他的来回,同时学校领导给于赵瑞同学每天在校用餐上的方便,学期测试时特别安排在一楼考试等。这些安排都便于他在校学习和日常的生活。学校对待特殊的学生尽最大的可能给于特殊的人为关怀。帮助残疾学生的行为不仅改变了残疾学生的生活,也深刻影响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初一3班的学生们学会了同情,关爱和照顾,学会了责任和奉献,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样的校园文化,不仅让残疾学生感受到了温暖,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互助中成长,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包容、无障碍的校园环境。
最后家长为表示学校和班级给于孩子的帮助,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青山常在,
芳菲不歇,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在每一个春夏秋冬!
后记:赵瑞同学在3班跟每位同学都相处的非常融洽,每位同学也从来没有因赵瑞同学的不同而排斥他,反而更加的接纳他,走进他的心里,融入他的内心世界,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赵瑞同学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在上学期间几乎都是每天必到;他的母亲说,无论天气如何,孩子每天都特别想到学校跟大家一起学习,特别喜欢在校的生活。——这是家长对学校的认可,也是对班级学生和每位老师的认可。才会提词“爱生如子,精心育人”这样的锦旗送给学校的老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孩子的母亲送孩子到校门口的情形,困难程度非常人能想象的,于是想让学生们能体会到这些。自己就带班里的学生到校门口将孩子送到教室,一路上问孩子们这么一个问题,从校门口送到班级这么近的距离累吗?孩子说累,我说想想孩子的父母送了多长时间,多长距离,他们怎么过来的。他们说过辛苦吗,说过累吗,孩子们不说话了,一切都懂了,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和懂得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