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的相遇——襄州区中心幼儿园游戏案例

Y.m
创建于2024-05-14
阅读 2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游戏背景

       沙水区游戏相比于其他游戏区域有着鲜明的特点,比如生活化、自主化和互动化。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可以通过模仿、想象来进行创造性的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独特而积极的意义。

       沙与水是大自然赋予孩子们最好的礼物。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沙水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沙池中去玩各种富有创意的建构游戏,面对沙与水,孩子们总会展开无限想象,开启独属他们的游戏旅程。

        游戏时间开始了,孩子们进入沙池,对沙池充满了许多的好奇,因此,孩子们开始了一场与“沙”的奇妙旅行。第一次尝试,很多孩子只是简单的挖、铲,将沙子放在小桶里,或者将沙子铲在一起,堆成一个小山,再或者挖出一个大坑……

场景一:垒沙堡

        在沙水区,朱可儿、贺密尧和王嘉源小朋友用小铲子来挖沙子,挖着挖着朱可儿小朋友说:“我们来做沙堡吧!”贺密尧说:“好啊,我们一起来。”这时旁边的王嘉源也参加了挖沙的阵容当中,并且叫来了张嘉钺前来帮忙...

       在第一次搭建时,孩子们缺乏建构的技巧,没有考虑到材料的干湿,在模具拆除后城堡无法成行。

       朱可儿问我:“老师为什么我的沙堡堆不起来?”

       王嘉源也说:“是啊,我的也倒了。”

       我引导他们说:“那刚刚郭老师做了一个杯子沙堡,她是怎么做成的呢?”

        朱可儿兴奋的说:“我看见老师在杯子里加了水,我没也要加水。”

        于是第二次的尝试就开始了。

成功啦!

00:09

教师分析与反思:

        小班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索,对无知世界充满向往,同时由于孩子年龄特点,孩子的游戏经验相对较低,所以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介入,发现教育契机,进一步推动游戏发展。

场景二:沙池“美食”

       孩子们有的喜欢挖陷阱,有的喜欢建设城堡,当然少不了许多的小小美食家和小厨师,他们有大厨,有糕点师,还有材料制作者,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看一看他们的乐趣吧!

        孩子们有自的想法,想要做不同的点心和蛋糕,他们需要细细的沙子材料,这时候几个小男生当起了搬运工把材料运给“加工师”,“加工师”选择工具进行细沙的过滤,并把材料“卖”给需要材料的“点心师”。他们自己去选择工具,找到适合自己活动的地点进行着他们的假想游戏...   

         “我们一起做了蛋糕,还给蛋糕做了一朵小花,上面还撒了一层巧克力,这个蛋糕非常美味”。

游戏分析与思考

        整个游戏过程,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进行着想象和角色扮演,假想自己是材料员和糕点师进行合作和“买卖”形成一套完整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探究,获得新的经验,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能成为下一步游戏的起源,推动幼儿进一步深入实践操作,形成“自主游戏”。

活动总结与反思

        沙子和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塑性操作性强,为幼儿提供了大量试误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游戏实践过程中,用沙子变换多种形态,充分感知湿沙的可塑性和干沙的多变,相比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来传授新知识,持续几次的游戏过程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提问、假设、验证、探索、巩固、反思的机会,也必定有助于幼儿在大量的“自我解疑”中获得更为牢固的经验。

        孩子们通过游戏对活动内容进行游戏表征,充分的尊重孩子的表达和对游戏过程的分享。孩子们对自己的画作进行分享讲解的过程中能深刻的感受到孩子们在活动中愉悦欢快的心情和对活动庞大的兴趣。

       1.提供适当的游戏材料。

       孩子很神奇,他们可以组合多种材料,创造新的游戏方式,出现新的活动内容。

       当我们在游戏中不再过多的干预和指导,在自由、自主、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孩子仅仅靠着随手可得的沙、砖头这些低结构材料,便能自主结伴、相互合作,用最简易的材料开展他们最想玩的游戏。

        2.提供充分游戏时间和游戏场地

        我们经常会发现沙池中大部分孩子都是在挖坑、装沙子、倒沙子,他们很专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沙土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想象、创造和智慧。孩子们在抓、捏、握沙、装沙、倒沙的过程中,体会到沙的流动特质,这些感官的刺激对孩子来说妙不可言。

        当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感受沙的特性,他们就会与沙发生不一样的互动。

        3.全面的关注到更多幼儿游戏  

        要把握游戏的整体,观察游戏的整个脉络,关注每个幼儿的不同游戏内容和形式。

阅读 2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