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大家讲 传承红色基因 ——托克逊县滨河学校讲党史故事系列活动(四)

托克逊县滨河学校党建办
创建于2021-04-19
阅读 3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讲好党的故事、倾听革命经典,学习革命先辈,继承先烈遗志,争做红色传人。托克逊县滨河学校“党史故事大家讲  传承红色基因”微朗读第四期和大家见面了,让我们跟随今天的党史小故事,明理想信念之得失,明践行宗旨之得失,明履职尽责之得失,明秉公用权之得失,明清正廉洁之得失。以学习杨善洲精神为契机,正确认识自身的差距,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营造奋发向上、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

学习杨善洲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托克逊县滨河学校校长席晓琴

00:00
04:25

  杨善洲是中华沃土上耸立的一座精神丰碑。1944年,16岁的杨善洲参加了滇西抗战的支前运动,当民夫,抬担架,转运伤员,表现勇敢。新中国成立后,杨善洲参加了革命工作,从乡农会和武装联防队小队长到区工委书记、县委书记一直到担任地委书记,不管是当普通干部还是主政一方,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的84岁人生、60年革命生涯,经历了我们党从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杨善洲既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忠诚的实践者和坚定的捍卫者。

  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后,婉拒上级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进施甸县大亮山,与15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那时,就地取材搭起来的40多间油毛毡棚是大家的栖身处。1992年,大亮山林场盖起第一间砖瓦房,他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在四面透风漏雨的油毛毡棚,老人一住就是9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却坚持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最初的几年,林场每月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100元。林场曾多次要给他一个月500元的补助,他总是一句话顶回来:“我上山是来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22个寒暑过去,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达5.6万亩,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2009年,82岁的杨善洲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励的20万元,捐出16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仅余4万元留给他一生愧疚的老伴。

  杨善洲精神,传承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不渝的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的奋斗精神。而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正不断地弘扬和接续,汇聚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阅读 3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