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生成记——郭巷实验幼儿园中6班课程故事

夏夏
创建于05-14
阅读 9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活动缘起:我们的新朋友

班级里来了一个新“朋友”,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

浛浛:咦?这是什么呀?

成成:我知道,这是石磨,我家也有一个。

尘尘:上次五一假期,我在爸爸的老家见过。

彦钦:我也见过石磨,可是那个很大很重,我拉不动,这个好迷你啊。

陈鹤琴先生说过:“好奇心关于儿童之发展、文化之造就,具莫大势力的。”幼儿对于一切新的事物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之接近,一接近,那就会更真切地理解。石磨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关于石墨的故事,也就此拉开帷幕。

二、认识石磨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吧!

子谦:石磨下面的磨盘圆圆的,比较大,上面的比较小,旁边还有一个把手。

桐桐:石磨上面有一个洞洞,可以把要磨的东西放到这里面。

一诺:石磨很重,中间有一个小柱子连接,有两层,旁边还有一个槽。

老师科普:石磨源于春秋时期,由鲁班发明。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磨是平面的两层,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孩子们能结合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石磨的认识,通过观察、触摸等多种感官了解石磨的结构和原理,在探索中发现粮食从上方的孔放进去,转动磨盘,食物在磨盘两层中间滚动碾碎,形成汁或粉末。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石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为了让孩子了解豆腐制作的过程,接触古法工艺,我们最先从孩子最感兴趣的石磨开始了解。在区域中投放石磨,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转一转,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生活。

三、豆腐制作大调查

昊昊:那这个石磨是怎么玩的?有什么用啊?

文文:我见妈妈用来磨豆浆,还可以做豆腐。

昕昕:是用黄豆吗?我们班级里有啊。

洋洋:那我们可以试试啊?

峻峻:可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啊?

老师:既然小朋友对石磨的兴趣这么浓厚,恰巧班里又正好有所需要的黄豆,那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如何用石磨做豆腐吧!

豆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吧!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调查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组:

一起来看看我们寻找的答案吧!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幼儿通过网络搜索、绘本故事、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豆腐从哪儿来,对豆腐的制作流程有了一个初步直观的了解,他们能够用绘画形式将发现的结果清晰的表述出来,为制作豆腐积累了初步经验。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了让幼儿了解豆腐的制作方法及过程,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了解豆腐、喜欢豆腐,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开启了一段关于制作豆腐的探索之旅。

四、一起做豆腐

经过大家的调查,我们知道了做豆腐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步骤:泡豆——磨豆——过滤——煮豆——加卤——压制。让我们开始吧!

1.泡豆

小荣:泡黄豆前,要把坏的黄豆挑出来。

欣欣:还要洗干净。

小希:可是要泡多久呢?

康康:妈妈都是前一天晚上泡着,第二天早上就能用了。

大家把豆子放入水盆里面,泡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小朋友惊喜地发现:泡了一晚的黄豆,喝饱了水,变得胖嘟嘟的!

2.磨豆

磨豆子前,幼儿自由结伴三人一组,一个推磨,一个添豆子,还有一个加水,分工合作。

哇!我们磨出豆浆了。

 诺诺:可是为什么我转了很久,豆浆不出来呢?

00:06

问题: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磨豆浆的时候,豆浆都出来了。我磨了好久怎么不见豆浆出来?

解决方法:请磨出豆浆的小朋友来示范一下自己的方法。

00:19

文文:我知道啦,你们转动的方向不一样。

诺诺:原来石磨要逆时针倒着磨,才能磨出豆浆。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通过两组对比,孩子们自己在转动石墨的过程中找到了豆浆不出来的原因,这种自主、自发的探索,让幼儿养成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制作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小朋友们发现黄豆磨不出来了,怎么回事呢?发现原来是推磨的时候要逆时针转动磨盘,孩子们并没有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制作豆腐,而是通过观察同伴的方法,自己不断尝试与改进。

3.过滤

菲菲:哇,这么多豆浆,是不是够了?

童童:接下来可以过滤了,快点把纱布找出来。

把豆浆舀进纱布里,用力挤一挤,过滤出豆渣。

老师:豆渣也不能浪费哦,可以做香香的饼,还可以做肥料哦。

陶陶:那我们给自然角的小植物施肥吧。

4.煮豆浆

要煮豆浆啦,锅子太烫,太危险了,我们请生活老师来帮忙。

5.加卤

生活老师:豆浆煮好了,可以点豆花了。

蔓蔓:我知道,可以放卤水了。

恩霖:什么是卤水?

问题一:什么是卤水?

解决策略:一起来查一查!

教师:卤水是我们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没有卤水就做不成豆腐。

苏络:哪里有卤水啊?要自己做吗?

老师:我家里有,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

鑫宇:这好像白砂糖啊?怎么加?加多少?

问题二:卤水怎么加?应该要加多少?

解决策略:一起来读一读使用说明。一包豆腐王可以放1000毫升豆浆。

言言:1000毫升是多少啊?

问题三:1000毫升豆浆如何测量?

解决策略:一起来找找测量的工具吧!

方法找到了,那就一起来加卤吧! 把卤水倒入凉白开,搅拌一下,让它溶化。

把卤水倒进1000毫升容量的大碗,再把已经晾凉的豆浆倒入,边倒边搅一搅。

用勺子撇去浮沫。

一个小时后,我们发现豆浆开始凝固了,变成了豆腐脑,跟我们在早餐店吃的豆腐脑一样!

6.压制

把豆腐脑舀进纱布里,盖好盖子。然后压上重物。出去玩个游戏回来再看看吧!

打开模具,翻开纱布,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们的豆腐,新鲜豆腐出来啦!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在整个制作豆腐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从观察豆子→了解泡发豆子和干豆的区别→了解石磨→磨豆浆→过滤豆渣→加入盐卤→观察变化→去掉水分→按压等待→豆腐完成,每一条线索的迸发不仅仅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经验提升,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地丰富经验,收获成长!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测,并通过实践的操作方法支持幼儿建构有关制作豆腐的经验,让幼儿在实践探索中直观的了解黄豆变的豆腐的过程,培养幼儿在实践探索中寻找答案的学习品质。 在课程开展中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和惊喜,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到处是教育契机,即便是家家常见的豆浆也能蕴含着无穷的教育价值。

五、结束语

《评估指南》的第22条指出:“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经验。”一块豆腐,在幼儿的努力下,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和体验,蕴含着孩子们的辛勤劳动和思考探索。历时几天的豆腐制作,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孩子们发现想象的豆腐,原来和实际做豆腐相差甚远。幼儿在观察、探索、体验中,了解了制作豆腐的全过程,感受到通过自己劳动获得食物的乐趣,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地丰富经验,收获成长!

关于豆腐,我们还想知道......

微微:我看到绘本上,以前会用动物拉磨磨豆子,它们怎么能那么听话?

霖霖:豆腐可以做成彩色的吗?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阅读 9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