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2024年5月13日,平和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立项批准号:2022PHKYKT068)在平和县汤厝小学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课题组成员张育芳老师主持,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本次活动。课题组负责人林庆建及成员赖坤松、张育芳、林瑞祥、张小芳、陈玲莉、朱淑萍、吴佳娴等八位老师带来有趣的数学活动课。
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推动课堂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转变,老师们聚焦课堂,围绕“小组合作”,展开研讨。
课堂风采
首先,由陈玲莉老师执教《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没有联系,比较孤立。数学广角主要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思维水平。虽然小学阶段的鸽巢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建立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比较困难。陈老师这节课,给人整体的感觉是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她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赖坤松老师执教《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初步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接着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剪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原来长方体的六个面,标上"上" "下"“左” “右" “前” “后”,依次找出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并计算出面积。从而体会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快就得出了“长方体美面积”的计算方法。
张育芳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首先以超市购物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了有关小数的信息,既能拉近师生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准备。这样的导入设计简单、快速、 有趣,为探究核心内容留出宝贵时间,也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林瑞祥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林老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林庆建老师执教的《用比例解决问题1》。在设疑自探这一环节,林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归纳和补充,形成的自探提示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探究性。在解疑合探环节,林老师检查学生自探情况,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于其中,符合新课改要求,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朱淑萍老师执教的《推理2》。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用画图法、 排除法、假设法来进行简单推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 在玩中思。整堂课学生参与愿望强,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发展。
张小芳老师执教的《搭配(1)》。教学中,张老师精心设计了服装搭配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踊跃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顺序地搭配,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吴佳娴老师执教的《加法运算律》。首先,本课堂采用了趣味性教学法,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体验加法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其次,本课堂核心内容是加法运算定律,可以通过比较大小、分类、配对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的基本定律。最后,本课堂通过数学思维拓展和拓展性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小组内的竞争中发展自我,在组与组的竞争中不断进步。
评课议课
活动后,课题组全体老师再次集中评课、议课,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具体的解決方案,同时再次明确课题组人员分工及任务。
本次课题汇报会,既是对课题前中期研究实践情况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客观检验,更是一个新的研究起点,对课题后期开展、研究过程中疑难问题的专业引领。参加活动的所有老师们也对课题研究有了新的思路,课题组将继续深入细致研究,将思考化为实践,促进教育科研再提新品质,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