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共研优质课堂——记金京生名师工作室第八次线上活动之课堂教学交流分析

李吃吃O_O
创建于05-14
阅读 9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研无教,则无以立足;

 教无研,则无以长久!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工作室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提升教学水平。在金老师的精心准备下,缙云县金京生名师工作室成员远赴杭州开展了2024年初中科学优质课评比的听、评课活动。

环节一、课堂观摩

       本次杭州市课堂教学评审的主题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科学理论”。课题有:

物理——《九年级上第三章 第8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化学——《八年级下第二章 第5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元素周期表P55-58)》;

生物——《九年级下第二章 第2节 种群》;

地理——《九年级下第一章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第一课时)》;

环节二、各小组分析点评

第一小组:《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演化》

----杨霞

       杨老师从这节课课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谈起对这堂课的宏观认识,在挖掘每个上课教师的教学流程及课堂亮点,对每个课堂进行了评价。

第二小组 《表示元素的符号》----樊晓飞

       樊老师则是侧重教师的活动设计和每个环节的课堂生成,每个课堂的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的课堂任务问题,都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并且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真正活动起来。

第三组 《种群》----杨娉

        听了生物专场的四节课,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1、都有一个建模过程,有学生的自主构建,也有在老师的引导下建构模型。

2、都用了PTA量表,让学生能在活动之后能有效的对自己或者同学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3、都能把时政与课堂联系起来,让知识从课本中走出来,走向生活。

第四组 《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朱周枝

       朱老师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沉浸式思维提升课堂为主题展开了评课。

       探根之旅,是一堂有趣又能有效结合真实情境的课堂,整个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是从“思考到活动,再点评➕实践”来实现知识的建构。

      这堂课的设计亮点是每一次学生活动设计之后,都会有及时的评价,有学生自己对设计的评价,有结合PTA量表的学生自评和互评,还有老师的点评。而且评价之后,都会有一个实验操作来验证学生和自己对于实验探究目的的理论的真实可靠。

       板书和他的课堂是衔接紧密,并且板书的呈现也逻辑性很强。他整堂课是紧紧围绕新课标的科学核心素养开展的。特别是目标中的态度与责任,本节课的线索——西湖龙井也被紧扣其中,感受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在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环节三、金老师总结点评

       金老师则是给我们带来更广、更高、更全面分析点评。

      本次杭州市的课堂教学评比的主题是“基于科学理论的教学”,与以往的“基于概念的教学”、“实验的教学”、“基于定律和原理的教学”是不一样的。概念的教学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举例给学生讲透,这是概念教学的一种方式。基于规律的教学,像定律原理的教学,我们是通过什么做大量的实验,从实验中抽象建构或者得出我们一般的规律,在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但是,基于科学理论的教学并非如此。科学理论跟科学定律和科学概念是不一样的。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建构的或者从事科学的学者建构的,用于对自然现象和客观的一些规律的一种解释,叫做科学理论。因为是人建构的,它是可错的,它一定存在的瑕疵,所以科学理论经历了不断的被质疑,不断的改进,不断的逼近真理的过程。

       而今天我们这阶段上的这四节课,它都是基于科学理论的教学。因此这4节课其实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像科学家一样于我们目前的一些知识建构一个科学理论,然后科学理论建构起来以后用这个科学理论来解释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我们生活或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在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中,如果能够解释,那么这个理论是成立的。如果这个不能解释这个理论,则被修正,在加以实践和验证。

       例如关于《种群》这节课,我们讲的是“种群的概念”,包括“种群的特点”——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性别比例、死亡率,以及我们迁入迁出率等等。为什么要理解种群的概念?因为生物是生活在环境里面的,生物生存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生物也能通过自身的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的个体对环境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但是当某一个类群某一区域里面的某一类群消亡以后,就会对这个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研究整个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群结合人口的变化,课堂中不仅建构了模型,再利用理论预测,并检验理论的合理性。不断的检验和修正,让学生深刻感受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

       再比如,化学这堂课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提升课,所以“理论课科学理论课元素周期表”就是建立的一个对于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个总结预测的一个理论模型。

       元素周期表的目的是为了将自然界中杂乱无章章的元素建立起联系,通过联系,发现其本质规律,如何将这些混乱无章的元素建立起联系,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堂中通过建模,并尝试运用模型,将新元素排序归位,再次进一步验证规律的合理性,并能在建立的模型基础上,预测未知的新元素,这就是“基于科学理论的教学”的一种模式。

        最后,也希望工作室的老师们能站在这种科学理论教学模式的角度来重新探讨这些课堂,并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来提升各位老师的教学水平!

阅读 9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